《钯》是一本关于钯材料学和应用的综合性科技论著,主要内容涉及钯的历史、钯资源与生产、钯二次资源回收、钯的物理与化学性质、钯材料学的发展与应用等。《钯》较系统地介绍了钯合金材料、钯复合材料、钯粉体材料、钯纳米材料、钯薄膜和涂层材料、钯化合物、钯催化剂、钯药物等材料的制造和性能,以及它们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能源、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还介绍了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及其绿色合成路线,展示了钯在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及新的应用前景等。 《钯》可供从事钯科学技术研究、钯生产与工业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矿山粉尘及职业危害防控技术》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危害;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粉尘的物化性质;矿山粉尘物性、分散度、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及煤尘沉积强度的测定;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巷道转载运输系统的防尘;尘肺病的发病机制、尘肺病的表现特征;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等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尘肺病的鉴别诊断;尘肺病的预防及治疗等。《矿山粉尘及职业危害防控技术》内容丰富、深浅适宜,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学生及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或矿山技术人员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爆炸荷载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行为研究》是一部关于爆炸荷载下岩石I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行为的专著。 《爆炸荷载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行为研究》共分9章,围绕爆炸荷载的特征与尺寸效应、裂隙岩体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岩石的动态线弹性断裂理论基础,论述了爆炸应力波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理论与实验数值方法,研究了爆炸荷载加载率对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分析了次裂纹初始应力对主裂纹扩展影响。 《爆炸荷载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行为研究》在内容组织上,以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为主,兼顾工程应用。 《爆炸荷载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力学行为研究》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环境、水利、矿山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使用。
《构造:矿床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地质构造与成矿,第2部分为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构造环境。该书系统论述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不同构造环境和不同构造运动程式及不同构造动力学条件与环境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控制作用与构造-成矿机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的《煤矿地质测量图例》是在1977年煤炭工业部修订的《煤矿测量图例》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煤矿生产发展和地质测量绘图工艺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并参照1986年煤炭工业部地质局编制的《煤田地质标准图例》有关部分修编而成的。本书简明、直观、通用和绘制工艺简单等,对有关图例在原图例的基础上作了增补、删减和合并。如地质图和测量图中的有关边界符号,归纳为边界线一类,钻探工程、水文地质勘探工程、山地工程等归纳为地质勘探类。考虑到全国情况差异较大,有些符号的尺寸要求,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放宽,个别符号允许有多种画法存在。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尾矿与废石的分类及其特点,分析了其综合利用价值,提出了尾矿与废石综合利用的途径及相关技术。书中着重介绍了尾矿和废石再选技术、尾矿和废石充填技术、尾矿和废石制备建筑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利用的技术方法等内容。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尾矿和废石再选、处理装置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的《煤矿地质测量图例》是在1977年煤炭工业部修订的《煤矿测量图例》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煤矿生产发展和地质测量绘图工艺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并参照1986年煤炭工业部地质局编制的《煤田地质标准图例》有关部分修编而成的。本书简明、直观、通用和绘制工艺简单等,对有关图例在原图例的基础上作了增补、删减和合并。如地质图和测量图中的有关边界符号,归纳为边界线一类,钻探工程、水文地质勘探工程、山地工程等归纳为地质勘探类。考虑到全国情况差异较大,有些符号的尺寸要求,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放宽,个别符号允许有多种画法存在。
《菱镁矿选矿及矿区土壤生态修复》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菱镁矿的资源概况、选矿技术现状、矿区土壤污染及生态修复现状,菱镁矿除硅、除钙、除铁及其除杂机理,菱镁矿区土壤结皮及破壳,菱镁矿提纯、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土地复垦技术实践等。该书内容突出应用性、新颖性,力求全面、实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力解决菱镁矿除杂及矿区土壤生态修复问题。 《菱镁矿选矿及矿区土壤生态修复》可供矿物加工工程及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科研机构、矿山企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本书主要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及井工)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职业危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从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各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的种类、分布场所、基本物化特性、侵入人体的途径,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危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噪声聋、振动病及职业性皮肤病、黑变病、皮肤溃疡、职业性肿瘤等职业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给出解决各类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