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矿井全风量降温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等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涉及矿井热害形成机制和热害治理的理论方法。针对不同热害程度特征的矿井,作者提出了应用“全风量降温系统”“全风量降温系统”+“局部式降温系统”和“全风量降温系统”+“集中式降温系统”治理矿井热害方法。系统研究了季节性热害矿井的巷道围岩调热机理及热害形成机制、矿井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及矿井热环境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井口入风参数及空调系统冷负荷预测、基于矿井余热利用的矿井降温系统与方法、矿井大风量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无动力换热器以及矿井井口封闭装置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应用于9对矿井热害治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书可供安全工程、建井工程、采矿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了全面满足煤矿企业对组织《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防灭火细则》等“一规程四细则”全员安全大培训、大考试和实操测试的需求,组织了众多煤矿企业一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培训专家,编写了本书。 《煤矿一规程四细则考核题库》包含《煤矿安全规程》考核题库、《煤矿防治水细则》考核题库、安全生产政策文件考核题库等六部分内容。
本书通过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过程、事故发生原因、暴露的问题,从而提出防范整改措施,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对于非煤矿山的监督管理,加强现场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排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工作, 终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安全生产以及职工的财产生命安全的目的。
露井联采矿区的用水水源多元化,用水相关技术体系及环节多样,表征指标复杂多变,因此亟须反馈调整优化。本书以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安家岭露井联采煤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煤-水-生态协调发展的水资源配置模式,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探索分析了该矿区的水代谢和水足迹,构建了基于LCSA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体系,通过博弈论法对层次分析和CRITIC法计算的权重进行优化求解获得融合权重,利用CW-VIKOR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提出持续改进反馈信息;本书还论述基于云服务的露井联采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黄土一微生物系统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露井联采矿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本书主要面向水利类、采矿类和环境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