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实用手册》第1部分为近几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8个规章文件;第二部分对上述8个规章文件分7篇进行详细的解读;第三部分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相关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和设计规范已专册出版,本《手册》不再收集)。第二部分第1篇矿山安全设施目录、第3篇安全设施设计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刘育明、祁保明、谢良、王树勋、岑建、夏长念、徐京苑、邵晓钢、安建英和吴世剑;第2篇安全预评价、第5篇安全设施验收评价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谢旭阳、付士根、梅国栋、胡家国、李振涛、梁玉霞、谢源、杜振斐、吴永刚、武伟伟、于跟波和徐伟兰;第4篇设计重大变更由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北方工程技术
《野外地质素描基础教程》一书主要介绍地质素描、地质摄影与风景速写之间的差异,素描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透视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地质素描中如何正确应用块面分析法,地质素描中常见的线条有哪些,如何应用及其效果,线条运用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明暗面如何表现,陪衬物如何取舍、安排,取景及素描的步骤,*后举例说明了常见地质结构面的素描方法。
近年来,国际钻井技术发生着深刻变化,油气勘探开发正持续向深层、非常规油气藏延伸。**环境下的资源勘探开发极具挑战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而钻井工具、装备与技术直接影响施工速度、安全性和经济效益,PDC钻头技术领域的创新持续不断,使得难钻地层的钻井效率大幅提升。《国外PDC钻头技术新进展》共五章,分别介绍国外PDC钻头的本体结构新技术、切削齿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加工工艺技术,并对PDC钻头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最新教学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编写,以我国矿井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基础,并反映世界各国的矿井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矿井建设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矿山井巷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本次修订补充了井巷机械化施工与释能支护。本书内容包括平巷、巷道交岔点、井下车场及其硐室、斜井、斜坡道、天(溜)井,支护工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施工,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竖井设计与施工等。 本书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供煤炭、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交通工程以及地下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导论》共11章,系统论述与介绍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理论、实验、技术与工程的各个方面。《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导论》前4章介绍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的概念与架构、演变多孔介质传输物性规律与理论模型、原位改性技术原理等核心内容。后7章详细介绍煤层气、盐矿、油页岩、放射性及有色金属矿产、天然气水合物、低变质煤、干热岩地热等广泛的地质资源与能源原位物理、化学改性的机理,相关工艺与工程实例。《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导论》内容囊括作者及其学术团队30多年的大量研究成果,也涵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
邯郸矿区具有地表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村庄压煤比重大的特点,如何高效开采村庄下压煤,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矿区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书紧密结合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了邯郸矿区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理论、技术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BR》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超高水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工程特性、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工艺方法、充填工艺系统和装备、矿山压力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等内容。结合超高水材料充填采煤工程案例,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工程探查、充填体承载监测、等效采高理论验证,阐述超高水材料充填固结体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设计的要素及主要原则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效应的概念及内涵,首次提出了 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指数 这一基本概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国内几个大型、特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扰动效应进行了评价,在定量化科学评价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效应方面做出了尝试。本书可作为从事露天煤矿生产、管理、科研、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
本书主要收录了到2018年2月有效的选煤厂常用标准约25项,其中包括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 / T 477 2008)、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GB / T 478 2008)、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 / T 4757 2013)、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 / T 15715 2014)、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 / T 15716 2005)、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GB / T 16417 2011)、选煤厂用图形符号 (GB / T 16660 2008)、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 (GB / T 18711 2002)、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 (GB / T 18712 2002)、选煤厂 流程图原则和规定 (GB / T 19094 2003)、选煤厂 煤伴生矿物泥化程度测定 (GB / T 19833 2005)、真空过滤系统中絮凝剂助虑效果测定方法 (GB / T 26917 2011)、选煤厂 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 (GB / T 26918 2011)、选煤厂 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 (GB / T 26919 2011)等内容。
本书以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北八采区为对象,在系统分析矿区和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桃园煤矿北八采区极复杂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井下综合物探、放水试验、水化学探查等方法和手段,对北八采区进行了立体探查,对该采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揭示了该采区受断层水、底板岩溶水、上覆松散层水、煤系砂岩水、岩溶陷落柱水等威胁的极复杂的水文地质特点,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全自磨半自磨磨矿技术》对全/半自磨磨矿技术的备料、工艺、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全/半自磨在不同矿厂的应用实例。《全自磨半自磨磨矿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自磨机与半自磨机工艺选择、全/半自磨机的结构、全/半自磨机工作原理、磨机衬板、磨机给矿准备、全/半自磨机排矿筛分、顽石处理与破碎设备、水力旋流器、全自磨磨矿流程、全自磨机磨矿操作、半自磨磨矿流程和操作、粉碎作业功率能量模型、信息时代的选厂生产监控、矿石粉碎性能测试。 《全自磨半自磨磨矿技术》可作为磨矿技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矿山职工技能培训的教材。
采矿地球物理学是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本书从介绍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及采矿地球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分析煤岩体弹性动力学及受载煤岩体冲击破坏机理,提出煤岩动静载叠加诱冲原理、煤岩冲击破坏危险的判别准则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矿山开采诱发的震动及其机理、矿震震动波传播衰减规律、矿山开采诱发矿震的活动规律、煤岩变形破裂的声发射、矿震与冲击的监测预警,介绍煤岩变形破裂的声波探测理论与弹性波CT技术、煤岩变形破裂的电磁辐射规律及其监测预警技术、煤岩变形破裂的红外温度场、地电变化规律以及开采引起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采矿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近年来,我国深层碳酸盐岩层油气勘探取得诸多新进展,碳酸盐岩成储机理需进一步完善。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大型叠合盆地中热液流体对碳酸盐岩的改造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热液流体对碳酸盐岩的改造已成为研究热点。 《碳酸盐岩热液改造活动》以热液流体对碳酸盐岩地层的改造活动为重点,结合我国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伊拉克扎格罗斯等研究实例,系统地介绍了热液改造活动的地质条件、判识证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热液改造活动发育模式、改造方式、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热液活动对碳酸盐岩地层改造机理的建立,对于完善深层白云岩气藏高产井地质响应模式、转变深层碳酸盐岩勘探思路、扩大勘探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涉及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与地应力环境、深部岩体应力场与能量场、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的多相并存多场耦合,以及深部资源低生态损害协同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系统研究了深部与浅部岩石力学行为本质差异,提出了应力场和能量场定量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建立了深部岩体能量调控理论与动力灾害预警体系,以及深部资源开采的多相多场耦合理论,构建了深部原位应力状态和地应力环境下的岩石力学新原理、新理论、新技术。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金属矿产资源是金属矿产品和金属材料的*根本来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与科技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大规模开采,我国的浅部金属矿产资源逐年减少,有的已近枯竭。据统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1/3的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深度将达到或超过1000m,*深的可达2000~3000m。深部开采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今后保证我国矿产品供给的*主要途径。我国必须把5000m开采深度作为金属矿深部开采中长期战略研究的目标。《BR》 本书将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开采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控、深井高温环境控制与降温治理、深井提升问题、适应深部开采传统采矿模式与工艺的变革、深部智能化无人采矿等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与相关学科的
煤矿电工手册第三版对原手册中许多淘汰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使手册中的内容更能适应现场的需要。本分册内容包括:防雷保护、接地及接零,矿井地面变(配)电所的管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预防性绝缘试验,井下供电,井下供电设备与电器,电缆与电缆线路,井下过流保护,井下接地保护,矿井电缆的漏电保护,工矿企业10kv、660v供电,矿井照明,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节约用电,静电及其防治等内容。本手册内容丰富、新颖,是从事矿山机电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程的大纲定位及与相关教程内容的划定,仍然严格遵照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是近五年来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的总结。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绪论、事故隐患与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安全系统建模。其中*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由张景林教授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分别由王福成教授、赵艳萍和赵云胜教授编写,此次修订中作了部分修改。全书由王晶晶作了文字、公式、图表的修订、整理和校正。北京理工大学汪佩兰教授担任主审。汪佩兰教授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认真、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涉及许多中外学者和专家,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修订的教材,在大的章节内容上保留了原教材的格局,但在章节具体内容上作了若干修改,在第四、六章中增加了近几年安全评价与安全系统建模案例,并对全书的文字、公式、图表重新进行了校核和修订。本教程的大纲定位及与相关教程内容的划定,仍然严格遵照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是近十年来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的总结。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绪论、事故隐患与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安全系统建模。其中*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由张景林教授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分别由王福成教授、赵艳萍和赵云胜教授编写,此次修订中作了部分修改。全书由王晶晶作了文字、公式、图表的修订、整理和校正。北京理工大学汪佩兰教授担任主审。汪佩兰教授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认真、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
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煤矿防治水细则。本书为武强院士对细则的8章内容做解读:总则、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井下探放水、防治水技术、露天矿防治水、水害应急处置、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