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与应用》在简要介绍靠前外铝及铝合金挤压工业与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铝合金挤压材的生产技术和开发应用。全书共分五篇,靠前篇绪论,第二篇铝及铝合金挤压材生产技术,第三篇铝及铝合金挤压材深加工技术,第四篇铝合金挤压材的开发与应用,第五篇产品质量控制、缺陷分析及技术标准。全书突出生产技术与应用,关注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解析大量典型实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质量难题,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与应用》适合于从事有色金属加工,特别是铝材挤压生产、应用、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专门论述氢脆和应力腐蚀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点和表征参量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详细介绍和阐述各种氢脆和应力腐蚀机理。全书分两卷共11章。卷为基础部分:章氢在材料中的行为,第2章氢损伤和氢致开裂,第3章氢致开裂理论,第4章应力腐蚀,第5章表面能降低引起的滞后断裂。第二卷为典型体系:第6章至0章阐述各种材料(铁素体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镍合金、镁合金、锆合金、铜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非晶合金)的氢脆和应力腐蚀。1章是滞后断裂力学参量测试方法。
《铝及铝合金的应用开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介绍了新的铝及铝合金国家标准,如2019年11月新审定通过的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详细列出了近年来我国常用的232个国际、142个铝合号及其化学成分;二是,全面介绍了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情况。自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扩大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后,我国铝及铝合金材料在交通运输、建筑模板、家装家具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2019年底,已累计增加用量600万吨,其中建筑模板领域累计增加用量达400万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书对镀单金属溶液、镀合金溶液、化学镀铜、镀镍溶液、钢铁及铝合金表面氧化等工艺过程中,化验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列举,包括数万条结果。 全书力求简明扼要、查找方便。化验分析人员一般不需要计算,只要将分析过程中所取溶液的体积、指示剂等数据与书中相应的条件进行比对,就可以查出相应的分析结果。 对不在表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速算公式,快速得到化验结果。 本书可以供电镀技术人员,尤其是电镀化学分析(化验)人员使用。
泡沫镍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金属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相对一致的三维结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优良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兼备轻质、阻燃、透气、吸纳声波和电磁波、易于回收再利用等多种优良性能,已被广泛用作镍系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集流体材料,并且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电化学水处理、电化学合成、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工程领域、化工催化/分离过滤/热交换等化工领域,以及电磁屏蔽、消声减振等功能材料领域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书主要介绍泡沫镍的技术发展历程、泡沫镍的制造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性能表征和检测方法、泡沫镍的绿色制造/安全生产和产业升级、泡沫镍的潜在用途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结果和进展。 本书提供的专业技术例证丰富,内
氧化锌纳米材料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和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研发氧化锌纳米材料已成为许多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 《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围绕多孔ZnO薄膜和纳米ZnO粉体的制备、性能测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全书共7章,主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辅助电化学沉积法、络合物溶胶 凝胶法制备多孔ZnO薄膜,表面活性剂辅助直接沉淀法制备ZnO纳米结构材料以及金属离子掺杂纳米ZnO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等。 本书对于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氧化物(或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具有参考价值。
《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性能》介绍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孔结构表征、控制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阐述了高温烧结过程中金属纤维的再结晶及晶粒异常长大机制,深入探讨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烧结行为;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层析表征技术,实现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三维空间结构的重建和烧结结点的提取,解决了空间形状复杂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表征和烧结颈的特征尺寸难以测量的难题;建立了考虑纤维夹角的烧结几何模型和不同工艺下的烧结图,揭示了烧结过程中烧结结点的形成与长大机制和孔结构的演化规律;实现了烧结结点、孔隙、纤维骨架的协同控制;建立了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声学性能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为金属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性能》可供从事金属多孔材料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理性能极其丰富,是最重要的一类功能材料。决定其性能多样性的是多种能量相近的物理效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尤其是过渡金属d电子之间的强关联作用。本书从强电子关联最基本的 Hubbard模型出发,跟随章节的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入更贴合实际的物理效应,例如原子在晶体中的变化、轨道结构、自旋轨道耦合和非整数电子占据等,从而抽丝剥茧地解释了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多种有序态(例如磁序、轨道序、电荷序)与物理性能(磁性、铁电性、多铁性、超导性、金属 绝缘体转变)之间的关联和起源。本书是理解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物理机制和由此导致的重要功能特性的全面总结,是凝聚态物理、材料学等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表面覆盖层标准应用手册》分上、下两卷出版。上卷内容包括表面覆盖层通用规范与试验方法、电镀、化学镀与电刷镀、转化膜、防锈共五篇,下卷内容包括涂装、热喷涂、热浸镀及锌基涂层、搪瓷、气相沉积、其他表面技术
《中国无损检测2025科技发展战略》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无损检测总体发展趋势及科技需求,提出了我国无损检测科技2025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章概述了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分类、特点、国内外发展历程、作用和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第2章按技术方法分别研究了国内外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进行了技术水平的比对分析;第3章研究了国内外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现状,并对典型仪器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第4章分析了我国无损检测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重点对国内9个行业进行了无损检测技术综述和科技需求分析;第5章提出了我国无损检测2025的总体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第6章给出了实施我国无损检测科技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措施。《中国无损检测2025科技发展战略》是作者组织和凝练
《软磁金属高频磁性》从软磁物质交流磁现象出发,总结了兆赫兹到吉赫兹频段磁化强度响应的主要物理机制——磁畴的一致进动,系统介绍了磁畴磁化强度进动的动力学方程和各种磁各向异性等效场,针对软磁金属在信号和功率中的两大应用,重点介绍了磁化强度的高频低功率进动特征、高频大功率进动行为、软磁金属复合理论和高频磁性表征技术。
《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与应用》在简要介绍靠前外铝及铝合金挤压工业与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铝合金挤压材的生产技术和开发应用。全书共分五篇,靠前篇绪论,第二篇铝及铝合金挤压材生产技术,第三篇铝及铝合金挤压材深加工技术,第四篇铝合金挤压材的开发与应用,第五篇产品质量控制、缺陷分析及技术标准。全书突出生产技术与应用,关注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解析大量典型实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质量难题,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与应用》适合于从事有色金属加工,特别是铝材挤压生产、应用、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电磁脉冲焊接理论与技术》主要阐述电磁脉冲焊接的基本原理、设备研制、电磁过程、结合机理和评估技术。《电磁脉冲焊接理论与技术》共8章,分别阐述电磁脉冲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动态、电磁脉冲焊接设备的设计与研制、电磁脉冲焊接的电磁过程、电磁脉冲焊接的结合机理、电磁脉冲焊接效果的评估方法及电磁脉冲焊接工艺优化。《电磁脉冲焊接理论与技术》立足电气工程、结合材料加工与机械制造,系统阐述电磁脉冲焊接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关键技术与主要应用。
非晶合金是20世纪材料领域重大的发现之一,具有许多传统晶态合金所没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大弹性应变极限、耐磨损、耐腐蚀、优良的软磁性等。尤其是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具有类似牛顿流体的特性,这是传统金属所没有的特点,因此非晶合金逐渐应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零件的热压成形工艺等。《Zr基非晶合金微小零件制备技术》以Zr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介绍Zr基非晶合金微小零件超塑性成形技术、吸铸成形技术、微小零件激光焊接和扩散焊接技术、CuZr非晶合金微成形与焊接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Zr基非晶合金微小零件测试。
《中国无损检测2025科技发展战略》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无损检测总体发展趋势及科技需求,提出了我国无损检测科技2025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章概述了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分类、特点、国内外发展历程、作用和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第2章按技术方法分别研究了国内外无损检测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进行了技术水平的比对分析;第3章研究了国内外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现状,并对典型仪器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第4章分析了我国无损检测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重点对国内9个行业进行了无损检测技术综述和科技需求分析;第5章提出了我国无损检测2025的总体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第6章给出了实施我国无损检测科技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措施。《中国无损检测2025科技发展战略》是作者组织和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