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明代及明以前的漆工经验。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 乾集主要记述髹漆所需的原料、工具,以及在髹漆过程中因容易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弊病;本集开篇,著者便阐明了工匠制漆器,犹 天地之造化 的造物观,以及利器、美材与髹漆的关系。 坤集提出了漆器髹饰| 质之阴,文为阳 的归类法,从漆器的质色、描饰、镂刻、胎骨等角度,为种类繁多的髹饰工艺作了全面梳理,并对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漆器的修补和仿旧进行了补充说明,为漆器的编目提供了技术依据。 与撰述者同朝代的髹漆匠师扬明对该书的注解,极大地充实了该书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细节。两位髹漆匠师的一撰一注,足见古代髹漆匠师 求精 精神之一斑。
《陶瓷工艺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根据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规划教材的要求,在舨的基础上,由大连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有关教师进行了认真修订。 本书版是在原普通高校使用的陶瓷专业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立足于我国普通陶瓷(传统陶瓷)工业外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体现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其特点是不仅可作为高校教材,也适合自学,因此,一直深受师生和科技人员的喜爱。 本次修订仍然保持了原有教材的风格和特点,以传统陶瓷为主,认真总结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并尽可能反映出近十年来陶瓷工业的ZUI新技术成果。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原料和陶瓷缺部分进行了补充,显微结构与性质部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烧成、装饰部分反映了近十年来的科技进步,其余部分
本书紧扣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设计)学的热点、难点与重点,主要内容涵盖了广义环艺设计所包括的环艺设计概论、环艺风格与流派、环艺设计基本原理、环境空间的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绿化设计、室内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环艺设计的材料及应用、环境人体工程学及现代环艺设计发展趋势共13个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环艺设计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大量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可供环艺专业设计人员以及相关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本书面向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需求,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满意度、质量、可靠性、制造方法和材料选择、装配、成本、环境、调度等要素与环节,构建了系统化产品实现过程,即集成产品与工艺设计和开发(IP2D2),主要介绍IP2D2团队、产品成本分析、用户需求分析、设计规范、功能分解、概念设计、装配与拆卸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设计以及产品和流程改进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分阶段、逐步构建高质量产品的方法,并在书中提供多个工程案例介绍方法的具体实施途径。
《珠宝首饰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实训系列教材》主要分成六个部分;第1部分讲述首饰设计的基本造型元素,第二部分讲述首饰形式美构成法则,以国内外传统经典设计为范例讲述造型基本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首饰设计专业基础课,以大量的基础作业为范例,指导学生如何从自然界中寻找观察各类素材以及如何加工提炼收集的素材使之成为符合首饰设计要求的题材。第四部分为首饰主题设计练习,讲述如何对命题展开分析、设计。第五部分为注重设计者主观感性思维的概念设计部分。第六部分为首饰商业设计。 《珠宝首饰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实训系列教材》从造型艺术设计法则分析探讨首饰设计的思维方式,作业练习部分基本涵盖首饰设计内容。
本书立足于风格发展与审美趣味转化的特定视角,将经济社会学与消费理论引入到漆器工艺设计的历史研究中。以此为基础探寻历代漆器在造型、装饰、工艺、选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设计属性和特征,并从深层次上揭橥漆器设计特征与设计风格、消费趣味转化之间的内在深刻的联系。事实上,在漆器的设计种类、功能创造与趣味转化中时刻隐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由以发生、演变与转化的内在规律、本质特征。本书运用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将经济社会发展与设计风格和趣味史的演进、转化视为不可分离的有机体,深入探赜设计史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动因 如探索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市场及设计风格嬗变与趣味转化的诸种条件、方式、机制、功能与内涵,并研究这些要因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与深远意义。毋庸置疑,在经济社会结构、
本书仅图片就有千幅,另有大量插图为作者自己工笔描画。本书从远古至民国的年代顺序,将史料、传说和出土实物穿插在一起,娓娓道来。内容还包括当时首饰的一些制作方法等,富有生活情趣。作者自小在博物馆长大,见识过很多精美的文物,曾随考古队一起去田野做相关方面的考古,研究参考过大量的文史资料,所以文中有关史料方面的内容真实可靠。文稿历时五年完成,有很强的史学、美学、文化价值。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陶瓷模具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而成。在全面综述国内外陶瓷模具及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先进陶瓷模具设计技术、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的**进展。书中首先阐述了计算智能技术如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免疫算法及其混合算法等在陶瓷模具材料组分与制备工艺优化设计方面的应用,并将有限元方法用于陶瓷模具结构优化设计,对冷热挤压模具及其挤压过程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基于设计结果,研制了氧化铝基、氧化锆基和碳氮化钛基微纳复合陶瓷模具材料,并详细介绍了其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与增韧补强机理;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要,又进一步介绍了所研制的三种微纳复合陶瓷模具材料的摩擦与磨损特性。本书既有陶瓷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的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又有材料性能与摩擦磨损应用,反映了陶瓷模具领域近
本书包括布艺概述、布艺学堂、 童年回忆篇、百变香袋、扎染风情篇、工具篇、 玩偶篇、中华布艺典型作品介绍,共八个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布料与工具入手,先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手缝针法,然后再学习几种典型的布艺作品设计与制作方法。书中除了讲授布艺作品的制作方法以外,还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做了充分的诠释。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围绕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的基本构思,对陶瓷膜的材料微结构设计、规模化制备和工业应用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内容涉及理论与实验研究、工程化开发和工业应用示例。全书分为9章。第1章主要介绍陶瓷膜发展现状以及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设计的基本方法;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面向颗粒体系和胶体体系的陶瓷膜材料设计的方法;第4~6章介绍了陶瓷多孔膜和致密膜制备新技术;第7~9章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介绍了陶瓷膜在化工、石化、制药工业和含油废水处理等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可供化工、石化、制药、环境、材料等领域的教师、研究生、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本书主要以层状木质陶瓷为对象,从原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性能与表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以山毛榉薄木为基材和用碳纤维增强的层状木质陶瓷的制备工艺与基本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以薄木基层状木质陶瓷为模板,探析了木基SiC/C层状复合材料、木基SiO2/SiC/C层状复合材料、碳基金属木质陶瓷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本书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例的比较分析,可供从事生物质碳基材料研究、生产、应用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融合 跨界 当代玻璃艺术三年展》成果展现。本书以 融合、跨界 为主题,展示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20余所艺术院校110余件玻璃艺术作品,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玻璃企业的玻璃作品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