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野生菌中毒发生率、死亡率高的省份之一,是我省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2014-2017年云南省疾控中心与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合作开展云南省野生毒菌调查与中毒控制工作,在我省野生菌资源较为丰富,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较多的州市开展了广泛的野生毒菌集、鉴定工作,经形态学、分子学鉴定,共发现8大类134种常见毒菌。 为广泛宣传野生毒菌的危害,增强人民群众预防野生菌中毒意识,并为基层疾控中心开展流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医疗机构提高临床快速诊断救治能力,故出版《云南野生毒菌图鉴》一书。
《植物的智慧:自然教育家的探索与发现随笔》揭秘的是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只是所切入的角度不一样,希望用深入浅出的手法把植物写活,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换一个角度认识植物世界。例如,我们经常吃竹笋,可能觉得剥竹笋很麻烦,或认为竹箨没有什么作用,但从解密的角度看,竹箨是鲜嫩竹笋的保护伞,没有了竹箨,竹笋可能冻死在土中,也不可能破土而出;又如,接骨草是很普通的草,当我们仔细去观察时,会发现花朵上几乎没有蜜,但在花序上点缀着蜜杯,它会以芳香的蜜汁邀请昆虫到来,这些昆虫到来之后,也帮它传粉,互惠互利。
《跟着生物学家学生物》由于维熙编著
从《欲望都市》中康乃馨的意义到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中向日葵的使用,从亨利八世在爱尔兰禁止藏红花染料到现代主义对玫瑰的再发明,这是一场集结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博物、绘画的关于花朵的艺术盛宴,探索春夏秋冬四季16种花几个世纪以来的:花情、花事与花史。作者以长长的“花茎”般的思维触角,穿越古希腊神话、维多利亚园艺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花卉艺术到近现代园林小径,探索四季16种花在人类文明中的崛起与衰败;传情与表意;演绎与更迭。
观赏树木泛指在木本植物中树形、枝干、叶片优雅美观,而以观叶、观姿为主者,包括针叶树类、阔叶树类、竹类等,其中有灌木类及乔木类,有常绿性、落叶性或半落叶性。本书详尽介绍 252 种常见植物的学名、俗称、商业名称、形态、花期、适合种植的土壤、生长特性、繁殖方法和栽培重点等方面的内容。观赏树木分为第 9 辑和第10 辑,总共介绍了五百多种,涵盖现有栽培的大部分种类。
本书为中国名茶丛书之一,全面介绍了我国乌龙茶的名品——凤凰单丛产生和传播的历史;介绍了凤凰单丛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凤凰单丛的品质特征、制造工艺、品质鉴别和冲泡技艺。本书对凤凰单丛的爱好者和凤凰单丛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潮州工夫茶,香飘满天涯。本书如同所介绍的名茶一样,散发着缕缕幽香,沁人心脾。通过此书,使您增进了对于凤凰单丛的了解。 寻名茶之脉,求匠心之道。翻开本书,读懂“能喝的香水”,喝对凤凰单丛!
“当人类变成化石的时候,这些顽强的北方物种将依然屹立不倒。” “林木线”是生态学、环境学及地理学中的概念。它显示了树的生长极限。 在过去五十年里,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向北迁移。英国知名非虚构作家本·罗伦斯在2018到2020年间,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亚、挪威、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具体追踪了六种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他还与生态学家和博物学家交谈,拜访当地居民,观察树木,讨论巨大的地质变化。 这是一次充满惊奇和敬畏的旅程。本书结合报告文学与近期新的科学研究,讲述了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片森林,以及它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人类视觉在暗处比深海鱼类更敏锐,甚至能感知到单个光子?人类嗅觉比出色的猎犬更强大,能区分至少1万亿种气味?失明者可以用耳朵“看见”周围空间,也能凭借手的触摸成为画家;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几乎都掌握着生物时钟,我们无意识散发的信息素决定了独一无二的偏爱……从“视听触味嗅”到疼痛感、愉悦感、方向感、平衡感、时间感、欲望和本体感觉,“感知”是我们体验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其实一直都低估了感官的能力。本书将探究12种拥有非凡感知的动物,并以它们作为对照物,发现人类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潜能。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在人类神经科学案例中认识一些“异类”,他们所引起的科学变革将为我们展示人体运转和人类生存的怪异与迷人之处。在当今这个变化越来越难预测和知觉越来越麻木的世界中,本书将科学事实与近乎
《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由张海华著
本书覆盖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共十五章,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基础知识、布局、动力系统、建模、感知、控制和决策等部分。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设计原则组织起来,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本书可以用作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入门指南,还可以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无人飞行系统乃至无人系统的补充阅读材料。
细胞,而不是DNA,掌握着理解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关键。是什么定义了我们?几十年来,答案似乎显而易见:我们的基因,它们被称为“生命蓝图”。从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年揭示DNA双螺旋结构起,我们就开始对基因顶礼膜拜。从眼睛的颜色到某种疾病的易感性,甚至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性格,很多人认为自身的一切都是由DNA决定的。在这本书中,细胞生物学家阿方索·马丁内斯·阿里亚斯指出,我们一直看得不够远,没有注意到更大的场景。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基因,而是我们的细胞。让我们来类比一下:有一栋房子,如果我们移走承重墙上的几块砖头,随后房子轰然倒塌,想必谁都不会认为砖头是这栋房子的建筑师。那么,如果从基因组里移除一个基因,然后看到生物体停止发育或出现功能障碍,我们就能认为基因就是生命的建筑师吗
你想在花园里开辟一个属于你的小种植园,或是在阳台上种菜吗?那么,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它会教你观察大自然、打理土壤,教你播种、种植、陪伴植物成长并最终收获成果。最后你就能怀着愉悦的心情大块朵颐! 园艺,简直就是变魔术!
该书是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以及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丛书之一,是中国航空学会牵头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全书在回顾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面向2049年展望了航空科技的发展——航空器设计、航空动力、机载系统,以及材料与运营保障,预测了2049年的航空器发展——航空新边界、民航新装备、 航空的多种型号与军机展望,描绘了2049年航空的情形,对中国航空事业提出了发展建议。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本书适合从事航空工作的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参考,以便找到发展方向;对喜爱航空的人士也颇具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来航空;对商务人士和投资者而言,从中也可找到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把握未来商机。
《海洋地质学》是为涉海高校地质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专业必修课程教材,亦可以作为地质学各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书中系统介绍了有关海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吸收了当前海洋地质学研究的新成果或新进展。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机制原理的论述。在知识结构上,注重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作者十几年讲授海洋地质学课程的经验和体会,书中内容安排特别注重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潜力。本书内容丰富而精炼,取材广泛而新颖,结构合理且层次分明,力求使学生在掌握海洋地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同时掌握该学科最科学认知。本书既可作为地质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涉海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同时可供从事海洋科学和地质学两
走进你不知道的植物世界,思考生命真实的存在! 捕蝇草是怎样知道何时该闭拢叶子?它们真的能感觉到昆虫微小而细长的腿吗?樱花树是怎样知道何时该开花的?它们真的能记住天气吗?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惊异于植物的多样性和形态。著名生物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中,对植物如何体验世界给以我们严谨而引人入胜的简介。 作者通过介绍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把植物的感觉和人类对比,展示了植物是如何分辨上下,如何知道邻近同类已遭饥饿甲虫的侵害;以及植物是否欣赏齐柏林飞艇乐队的音乐,或者巴赫旋律优美的连复段。 作者考察了植物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甚至记忆,难能可贵地对我们踏过的草丛、嗅过的花朵、爬过的树木给予高度关注,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内在世界。 新版《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内容简介: n 本书根据飞机地面维护(机电)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内容涉及新一代波音737(波音737NG)飞机的主要机电系统知识。在所有波音737NG系列飞机中,主要介绍波音737-800型飞机系统。本书共计11章,分别为:总体介绍;燃油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气源系统;空调系统;氧气系统;防火系统;防冰排雨系统以及舱门及机上设施。 n
如今,我们迈进了一个集体“憎恶”脂肪的时代,人人闻之色变,个个避而远之。这种对脂肪的排斥心态造成了社会对纤瘦美的追求。为了减少脂肪,人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全然忘记了脂肪对人类最本真的意义——赋予和维持生命。这是一部关于脂肪的科普读物,基于人文历史、生物化学、生理学、整形美容、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等话题,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故事、风趣的语言介绍了脂肪的化学组成、细胞结构、生物学原理、遗传机制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审美,揭示了肥胖的科学原理和减肥的底层逻辑,包罗万象,不一而足。阅读后,你可在零基础下了解肥胖症的发生机制,学习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减肥。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脂肪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和脂肪研究的国际前沿进展,为苦于肥胖烦恼的广大读者指明了方向。希望你能从本书中认识脂肪的
过去近70年里,人类不断探索离开地球摇篮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次探月浪潮,阿波罗登月成为 之作。21世纪后的第二次探月浪潮,中国的嫦娥工程 赴月。深空探测技术不断发展成熟, 的航天大国派无人探测器去月球、火星,似乎已经不再新鲜。那么,有人的深空活动呢?美国宣布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其他多个 也在制定和执行本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多家商业公司推出了从亚轨道、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多条太空旅游线路。地球人为什么如此渴望飞向天外?太空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色?地球亿万年进化中诞生的人类,如何在月球、火星以及 遥远的星球上生活?或许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充满事实和技术细节的书,严谨地介绍了未来太空旅行可能开展的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尽情畅想了太空旅居的场景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