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读本》分为上下两册,上册 化学分析 ,下册 仪器分析 。本册(下册 仪器分析 )共十一章,主要介绍用于无机物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以及用于有机物分析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这些方法可用于样品的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是化验员必须掌握的仪器分析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详细介绍了方法原理、仪器构成、测定条件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实验技术及测定实例等。本次修订仍遵循《化验员读本》各版的编写原则与编写风格,结合近年化验室仪器装备更新、化验员知识素质提高的现状,在内容选材上保持与时俱进,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标准化。本版新增原子发射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三
本书主要通过工程性设计计算例题的形式,具体介绍城镇污水处理厂常规处理和三级处理工艺中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内容、方法和要求。全书共14章,工程性计算例题117个。例题内容包括计量设施、调节池、配水井、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强化一级处理设施、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设施、生物膜法处理设施、自然净化设施、消毒设施、污泥处理设施、除臭设施、三级处理设施等单元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污水厂全流程系统的竖向水力计算和布置,以及城镇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案例。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新型实用的处理设施、工艺和计算方法例题。本书可供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使用参考。
《环保管家工作技术手册》共分五篇十六章。*篇概念篇,介绍环保管家的概念、内涵、服务对象、作用、服务范围、工作程序以及服务内容。第二篇常规服务篇,介绍开展排污许可申领服务、环境监理服务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服务的相关要求、方法和工作内容。第三篇定制服务篇,介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环境风险评价服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服务、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服务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第四篇延伸服务篇,介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服务、企业能源审计服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服务、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服务以及环境认证服务的工作要求和内容。第五篇案例篇,介绍两项已完成的某街道以及某开发区环保管家服务案例。《环保管家工作技术手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注重手册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易查
《环境学导论》按照环境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四大部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人口与环境、粮食生产与环境、能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战争与环境、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工业生态系统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一章前列出 本章要点 ,章节后精心设计 思考题 ;在重要章节中,设置相关知识的专栏介绍。《环境学导论》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对环境问题、环境生态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本书主要介绍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成果。全书分绪论、基本概念、可燃气体与蒸气的爆炸极限、密闭空间内可燃气体的爆炸强度、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的爆炸强度、粉尘的爆炸强度、爆炸灾害的防护与控制原理及应用、密闭空间内爆炸的安全泄放原理与应用、可燃气体和粉尘燃烧爆炸过程的数值计算等9章,另有附录。每章开头有内容提要和基本要求,结尾有小结,还配备了思考题或习题。本书仍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和体系,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或方程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增强科学性、启发性和教学适用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环境工程设计图集》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的教材。《环境工程设计图集》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针对性强,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为8章,从专业设计的角度,汇编了环境工程设计中不同环境要素污染治理工程的8套设计图纸,分别针对净水厂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及回用、人工湿地、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噪声处理等工程进行详细的工艺设计和说明。工程设计图纸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了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在清洁能源工程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案例,针对清洁能源在电力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清洁能源工程技术基本理论、清洁能源规划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发电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市场化运营工程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电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储能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北方供热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消纳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以及绿色能源低碳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读者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学习清洁能源工程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也可以掌握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低碳工程组织、管理和技术实现的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电力行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课题组历时一年多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全国第二长河,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也是经济转型发展重点区域,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奇迹。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本研究从黄河流域发展的基础和特征出发,归纳制约因素,提出新时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和若干战略路径。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史研究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环境史家试图通过讲解人类与自然交往的既往经历,揭示当今环境生态问题的来龙去脉,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纵深性、广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确证自然界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先在、根基地位,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思想知识资鉴。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作为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出版机构,以可贵的文化情怀和担当精神,几十年来一直积极支持环境史学著作出版,近期又拟订了更加令人振奋的系列出版计划,令人感佩!即将推出的这套 中国区域环境变迁研究丛书 就是根据该计划推出的首批著作。其中大多数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完成的,其余亦大抵出自新生代环境史家的手笔。它们承载着一批优
作为西方 部早期中国环境史专著,本书将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与环境史的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大量 的考古数据、文献资料,追溯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中部——大约从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灭亡这一长时段中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早期中国史对于理解政治组织在世界各地的相似运作、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关中盆地为中心,本书详细考察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从边陲小国到称霸天下过程中,人类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的,政治组织又是如何通过改造自然环境,不断增强对农民和农业资源汲取能力,从而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的。通过论述 政治结构复杂化与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化之间的关系,本书指出 的形成是地球环境 的重要一步,而中国帝制的建立则
.
基于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葡萄酒生产废弃物的 外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中废水废物排放特征和废水废物处理现状,重点凝练了葡萄酒生产废水处理技术、葡萄酒生产废水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研究成果,并针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废水废物管控存在的问题提出管控对策,通过努力探索葡萄酒生产优化管理的新途径,积极助力贺兰山东麓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本书从内容上力求深度、广度适宜,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创新应用,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科研和教学人员的良好读本,也可为葡萄与葡萄酒相关从业者和地方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从大学选择了发酵专业开始,到现在从事发酵研究工作,一晃23年过去了。23年来,作者从一名懵懂学子成长为单位的科研骨干,对专业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认为发酵就是做醋、酿酒到明白其应用非常之广、学问非常之深。发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的研究意义是为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因此,要想实现一项发酵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中试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开展中试试验就必须用到微生物发酵中试平台。 本人在工作期间有幸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了单位在文昌建设的微生物发酵中试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该平台包括2套50L-500L-5000L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1立方米的固体发酵罐和配套的补料罐、酸碱罐、消泡剂罐、贮罐、原料预处理系统(高温喷射液化糖化系统)、产品提取系统(板框过滤机、碟片离心机、喷雾干燥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 地球之肾 。湿地遍布内陆和沿海地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地、盐沼、河口、珊瑚礁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湿地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与繁殖区,但却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威胁。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呼吁采取更积极的政策与行动保护湿地和依靠湿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
《山东自然保护地现状与思考》分为两部分。分为首章至第七章,介绍了自然保护地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颁布的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政策,分析了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以山东省的实践为例,进行了自然保护地现状与布局研究、生态系统现状研究及重点区域 沿黄地区生态保护研究,对山东省到目前为止开展的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后提出了中国及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地建设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适合山东省基本情况的对策与建议。第二部分为第八章、第九章,结合2020年全省开展的自然保护地评估工作,介绍了开展该项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指标体系,针对性地选取了几个自然保护地作为案例,分析自然保护地评估过程及结果。
本书围绕“常见水质问题”和“饮用水关键技术”两部分内容,通过丰富的图示与案例为广大读者普及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专业解读。通过问答的方式,解析“黄水”“两虫”等常见水质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介绍供水行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展示“水源生态修复”“臭氧?C活性炭深度处理”等7项关键技术在实际工程中起到的效果,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