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要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能源转型,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全球诸国家又将怎样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进行碳减排?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与市场机制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导向这两大发展趋势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能源转型过程,展现了各国能源转型中的问题、痛点及成功经验,并揭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能源转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需求-供给”基本理论和生态型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分析了生态产品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正当性,在剖析生态产品“识别不到位”“供给不充分”“管理不科学”“价值实现渠道不通畅”等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了政府责任的性质,论述了政府在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责任。为了保障生态产品政府责任的实现,结合目前实施的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同责等环境法律制度,从同体问责、异体问责两个方面探索了政府责任的追究机制。
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 项目,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政府决策重大咨询项目,2019年3月初完成。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下内容: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要性评价和分析;内蒙古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分布、水资源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考核体系;建设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重要性、紧迫性、思路及总体布局、重点工程与政策建议等。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华能 三色 文化为引领,严格落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推进企业环保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环保标准化管理水平,特组织有关单位专家编制火电、水电、新能源、煤炭等系列企业生态环保管理指导手册,2022年出版发行火电企业指引手册,2023年组织编写完成了水电、新能源、煤炭生态环保管理指导手册。 本手册水电炭企业生态环保管理指导手册,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环保管理标准,结合水电企业产业特点,提出了水电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内容及执行标准要求,为基层煤炭企业负责人和环保管理人员提供了管理依据,也为新上岗的环保
《碳普惠行动:全方位规划与实战指南》一书,旨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碳普惠机制的理论基础、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及未来规划,同时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碳普惠在推动个人、小微企业及社区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本书共分3 篇,第1篇理论篇,主要包括碳普惠基础知识、碳普惠政策支持、碳普惠标准制定、碳普惠发展问题与对策、碳普惠长远规划;第2篇实践篇,包括碳普惠操作模式、碳普惠实施路径、碳普惠应用场景;第3篇案例篇,包含5个经典案例。本书适合政府决策者、企业管理人员、环保组织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广大公众阅读。政府可从中获取政策制定与优化的灵感,企业能学习如何融入碳普惠体系以提升竞争力,环保组织能发现新的动员策略,科研人员可深化相关领域研究,公众则能通过了解碳普
引导农村居民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著作基于 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首先,从行为主动性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发生机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划分为垃圾分类素养行为、人际型分类行为和公民型分类行为基础上,分别研究新媒体使用、数字素养和政府政策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型自愿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二是探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三是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发生的组态路径。然后,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习惯养成机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二是探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习惯养成的组态路径
本书介绍了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描述水环境、水质要求、水和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通过应用案例阐释生态工程在景观水体保护、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净化、雨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的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从生态基本理论论述了湿地修复,介绍了国际26国28处湿地和国内较有特点的12处湿地考察的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湿地修复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可供所有关心 地球之肾 的读者、管理湿地的官员和修复湿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内蒙古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生态系统结构出发,详细介绍了内蒙古生态屏障作用以及服务价值,并对内蒙古各盟市开发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路径进行了评估与对比,观点新颖,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维持与保护,以及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性数据和建议,具有相当大参考价值。
书中以构建沉陷区漂浮城镇,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利用方式,为广大未稳沉区的开发利用拓展新的路径,为沉陷区治理提供全新视角,同时解决矿区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三农及社会问题,一项举措多方受益,*程度地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中国特色矿区治理和城乡建设模式。尤其是在我国人地资源紧张的迫切形势下,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坚守耕地红线、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 美丽中国 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安全与环境保护(共两册)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为都江堰灌区人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 可能,研究还结合历史与国际经验为当前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构建 都江堰灌区文化景观保护区、加强以历史水系恢复为基础的调适减灾、推进小 规模生态化乡村人居改造试点、充分运用传统生态信息改善地区风景等,期待 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地区的生态重建。
本书总结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发展规律,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现实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战略路径。 本书选取新技术和产业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利益相关者、全面深化改革、大数据等视角,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治理、绿色产业、绿色供给、绿色消费、资源环境市场、环境治理、绿色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发展评价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2019》由总论、城市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测算与分析、城市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测算与分析、城市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与分析、城市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测算与分析以及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和附录组成。各部分围绕城市绿色竞争力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全国290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和专题研究。
当代中国 丛书包括8个分册,以鲜明的中国价值理念为理论基础,涵盖中共十八大报告中 五位一体 总体战略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介绍当代中国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对当下严峻生态形势的积极应对,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生态文明新思想新理念,描述中国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等。Th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includes eight books, based on distinct Chinese values, reveals how China promotes coordinate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dvancement. The series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本书试图以多种污染物(非累积性和累积性污染物)造成差异化损害背景下跨界环境治理问题为现实出发点,以外部性理论、跨界治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因素为逻辑起点,运用 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多种污染物损害背景下跨界污染治理问题,深入探讨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