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要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能源转型,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全球诸国家又将怎样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进行碳减排?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与市场机制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导向这两大发展趋势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能源转型过程,展现了各国能源转型中的问题、痛点及成功经验,并揭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能源转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16年、2017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研讨会已召开了2次,包括2个开幕式致辞和6个专题。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发言均进入了书稿。全书内容分9个部分(含附录),对应相应的专题,具体为:环境治理转型与环保治理体制改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环境行政执法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环保管理体制。这6个专题均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总体看,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架构完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 林业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 持下,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已经完善,并建立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工作 有章可循,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机构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洪亮、张峰主编的《山西芦芽山***自然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内容包括保护区概况, 大型真菌、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植被类型、昆虫 、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动植物资源,以 及生态旅游和保护区评价等。
《环境仪器分析》共分为1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企业获得 20000认证,是实现国际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认可的途径,同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合格评定领域将该系列标准作为认证认可的标准之一,从业人员在获得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审核员资格的同时也更关注到标准的本质,更愿意进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本书为有意愿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扎实掌握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知识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感兴趣的人员提供指导。 本书的编写主要参考了/IEC 200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同时融合了作者在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企业审核经验。
《环保干部知识手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制度、权利、义务、责任体系以及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介绍了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描述水环境、水质要求、水和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通过应用案例阐释生态工程在景观水体保护、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净化、雨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的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技术要求》含7个文件,内容涵盖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的运行管理办法,站房及采排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自动监测站安装验收等技术要求,水环境监测点位编码规则,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要求和通信协议。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的机制、模式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15AJY004)的终成果。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生态补偿相关主体界定及相互关系、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模式及交易成本、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权重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
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自然保护区相关概念、知识、理念和方法。书中包含了自然保护区基础知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知识以及一些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其他知识、名录和行政法规。
党的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并作出了新部署。环境执法是加强环境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积极学习国外环境执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合理借鉴各国环境执法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适性的做法,对于应对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新时期国家环境执法工作,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的环境监管工作,本书结合美国环境法体系、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环境执法的实践,以简洁明快的问答方式介绍了美国环境法体系、立法背景、历史演变、设计思路、主要内容、相互关系等。全书包括200个问答和8个案例分析,力图用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美国环境执法背景、环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手段、执法后果、执法监督、执法赖以实施的
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 免的。而且,化石能源及其衍生品的使用也导致了生 态环境的恶化,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用可再生 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用绿 保型产品取代以塑料、 化学合成纤维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衍生品已成为未来的 发展趋势。 本书对绿色可生物降解纤维素基复合材料进行了 研究,内容均是当前绿 保型复合材料领域研究非 常热门的课题,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为广大工作 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环保型纤维素/聚酯复合材料的制 备提供参考。
本书是 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课题组历时一年多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全国第二长河,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也是经济转型发展重点区域,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奇迹。2019年9月,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 战略。本研究从黄河流域发展的基础和特征出发,归纳制约因素,提出新时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和若干战略路径。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是对环境政策制定或实施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及效益进行科学评判,并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开展此项工作将有助于全面掌握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信息,提升环境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环境政策的经济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由于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作用十分重要,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均高度重视,纷纷通过立法基本建立了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制度。目前,在我国,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尚未引起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其分析方法还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立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制度已迫在眉睫。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是在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预算
《阿勒泰地区矿区修复技术集成与模式研究》系统地介绍了2011年以来主管部门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两河源废弃矿区开展的生态恢复试验研究工作。针对废弃矿区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土壤与种子库极度匮乏、地形强度扰动),在试验研究中借鉴国内外废弃矿区生态恢复的先进经验与寻求当地自然生态演化的启迪相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受损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系列技术措施,并进一步通过分析评估不同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及生态与经济效益,构建了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益的废弃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模式,为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景观优化提供了保障。《阿勒泰地区矿区修复技术集成与模式研究》总结的废弃矿区生态恢复技术与模式,已经在阿尔泰地区的其他矿山生态恢复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杜群著的《中国国家公园立法研究》内容分为6章,分别是中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地立法体系和法律治理机制的现状研究、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缘起和法治方向、国家公园立法比较分析、地方实践立法分析、国家公园立法统一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专家建议稿及说明。 本书研究方法上的新意在于:将对国家公园法这一单项保护地的立法研究放置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景和历史发展脉络中把握,使专题研究更具体系性和全局性;以调查为基础择选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中国实际问题和制度难点,作为不同法体系下国家公园立法和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靶向,使比较研究更具中国问题导向和针对性;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沿循国家 统一立法 和地方 一园一法 两种模式予以考察和分析,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理论探寻与试点区域的实践理性相结合与统一。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分现状篇、技术篇、市场篇三篇对室内空气净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状篇全面分析大气环境质量变迁、室内空气质量变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媒体对空气质量变迁的报道;技术篇主要分析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市场篇对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及内空气净化行业的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