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风险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保险区划》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风险评估方法与自然灾害保险定价原理出发,构建了以农业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为依据、以定量风险评估为基础、农业保险费率厘定为应用输出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区划体系与方法,并针对区域种植业多灾种综合保险、畜牧业天气指数保险和森林火灾保险进行了评价与区划。
刘树坤主编的《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防洪抢险实务)》重点介绍了防洪调度、防洪抢险技术、防汛经费与物资保障、防洪效益等内容。充分总结长期积累的有中国特色的水旱灾害防治技术和经验,使其得到保
本书作者彼得·霍尔(Peter Hall)教授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大规划灾难的回顾和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伦敦第三机场、伦敦高速公路、协和式飞机、旧金山湾区快速交通系统、悉尼歌剧院、加利福尼亚州新校园和英国国
2017年以来,《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接连颁布,对目前突发事件现状和形式进行了总结,指出新时代灾害的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均出现新的变化,各类灾害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 规性及向巨灾演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对于如何应对诸如上述特征的新型危机——级联灾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防灾理念与准则,是新时代下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级联灾害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得到重视,如欧盟FP7项目资助的关于此方面的研究SNOWBALL 、CASCEFF等项目。本书从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出发,着眼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严峻局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理解和认识城市级联灾害风险的形成条件,解析级联灾害后果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构建能够适应受
本书共分十九部分。前言;第1章概述;第2章 外研究现状综述;第3章总体需求分析;第4章总体技术设计;第5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笛卡儿三维坐标系;第6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通用框架;第7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理论架构;第8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种类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第9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路径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0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规范格式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1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提取函数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2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3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评价结果专题统计图表可视化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4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溯源修改完善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5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实验验证手段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6章综合应
随着优选气候变暖,地壳活动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长输油气管道遭受地灾威胁愈加强烈。本书在总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的危害、靠前外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及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调查、
本刊2006年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创办,原名《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5年将曾出版十年的《公共管理高层论坛》 名为《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本刊从第九辑开始设置栏目,分别为(1)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主要包括抗逆力、脆弱性、新兴风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探讨);(2)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包括防灾减灾、安监监管、风险规制、灾后恢复);(3)社会风险治理研究(主要是指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4)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5)社交媒体与危机沟通研究;(6)公共安全与大数据研究。其中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固定栏目,其他栏目根据投稿情况每期调整。本辑包括“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公共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四个
《多灾种主要自然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技术》主要介绍地震-地质灾害链、暴雨-滑坡灾害链、台风-风暴潮灾害遭遇、大风-暴雨灾害遭遇、降雨-洪涝灾害链、旱涝急转等多灾种,对典型案例区的房屋建筑、公路网络、人口与经济等主要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
山洪灾害是当今世界上防治难度 的自然灾害之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降水丰富时空变异大流域内山洪灾害普遍发育,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本书在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成灾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并针对区域山洪灾害类型特点,提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效组合模式为构建和完善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供科学支撑本书适合地质学、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高年级学生及水土保持相关行业的科研工作者、技术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围绕灾害性气象事件影响预评估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灾害性气象事件时空变化规律。构建"气象因子-灾害性气象事件"关系模型,建立气象因子诱发灾害性气象事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阈值与等级划分技术方法;构建灾害性气象事件的时空分布场模型。2)多重承灾载体信息融合与表达模式。基于本体论的思想,研究多重承灾载体的信息融合、提取与表达方法,建立承灾载体的本体模型。3)气象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对致灾强度与承灾体抗灾能力之间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建模,建立气象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模型。4)气象灾害应对决策预评估方法。研究气象灾害应对方案动态推演方法和气象灾害应对方案预评估模型。
本书针对结构抗震问题,系统介绍了地震响应并行计算的理论方法、数值建模方法、介质参数等效方法和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响应研究发展现状,结构动力学并行计算的基本理论,复杂结构数值建模方法,非线性介质参数等效方法以及结合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平台和高性能的并行计算技术,在工程场地、海岸工程、隧道工程、核电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共分十九部分。前言;第1章概述;第2章 外研究现状综述;第3章总体需求分析;第4章总体技术设计;第5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笛卡儿三维坐标系;第6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通用框架;第7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理论架构;第8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种类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第9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路径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0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规范格式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1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提取函数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2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计算模型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3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评价结果专题统计图表可视化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4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溯源修改完善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5章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实验验证手段表达技术途径实现; 6章综合应
《煤矿瓦斯爆炸防治与减灾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煤矿瓦斯爆炸过程中的抑爆、控爆和减灾机制,构建点-线-面一体化的瓦斯爆炸防控体系。《煤矿瓦斯爆炸防治与减灾技术》共8章,主要介绍煤矿瓦斯爆炸灾害研究现状、多
\\\"本书从工程地震输入的服务对象或需求出发,系统研究并搭建了从传统宏观抗震设防到性态地震工程直至韧性提升的多层次工程地震动输入选取体系,以地震动参数匹配为核心问题,循序渐进将 的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这种研究思路无疑是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 本书研究内容颇具特色,从地震工程的角度强调了现有强震动记录的科学使用,澄清了一些工程及研究人员理解不够深刻的地震动参数概念,强调地震动元数据和科学处理的重要性。对我国抗震规范中强震动记录选取的规定条款进行了分析,充分吸收和体现 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易于被工程人员接受的地震动选取操作流程。以地震动输入为切入点实现衔接地震动危险性分析和结构性态分析两大环节,为摆脱目前抗震分析中“重结构分析,轻地震机理”的窘境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书重点以实际
本书瞄准“平安中国”,针对目前城镇滑坡灾害防治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聚焦潜在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和大尺度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提出涵盖表观特征、活动特征和成灾特征的滑坡隐患识别综合判据,提出危险人工边坡自
灾害社会影响评估是灾害损失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制定灾后社会恢复和居民生活恢复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本书在介绍了灾害和灾害评估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开展灾害社会影响评估的主要技术及方法,主要包括灾害大数据来源及其获取技术、受灾群体的移动行为分析、大规模群体行为相似度计算、面向互联网灾害社会影响信息抽取、灾害的互联网公众关注度分析、灾害的互联网关注内容焦点分析及灾害的社会心理影响分析等,构建了大数据支持的灾害社会影响评估模型,设计实现了灾害社会影响动态评估系统。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06年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创办,自第十五辑起转至商务印书馆出版。本辑分为“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社会媒体与危机沟通研究”4个栏目,收录8篇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对事故调查报告的证据归类与司法审查的探讨、对二十年来中国应急预算研究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对应急疏散中的公众为何会出现犹豫不从态度的分析等,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的搭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无形性、异质性和时效性等产品特征使得旅游行业呈现出极高的风险敏感性,深入理解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问题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保障旅游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从多主体视角切入,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多主体旅游风险研究框架,从游客、企业和目的地管理者等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各主体在旅游活动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困境,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本书以生态旅游和 公园为实践背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理论研究内容进行了应用拓展。 本书主要面向风险管理从业者、旅游行业参与者以及旅游管理领域的学者及研究生,以供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