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多灾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广泛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保障本次普查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提高培训效果,规范普查数据采集、评估与区划工作,确保普查数据和成果质量,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精心策划,组织自然灾害风险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通力合作,编写完成了培训教材丛书。各教材既独立成册、又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培训教材体系。本书是科普教材,主要对海洋灾害风险调查的知识进行介绍。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近些年基于振动台的部分试验案例做了汇总。内容包括振动台系统在国内的建设与发展,振动台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振动台的设计与分析,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测量仪器选择,及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一些典型实验教学案例汇总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案例》可供从事地震模拟试验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不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先后主持编写了《近代中国灾荒纪年》《中国荒政书集成》等多部重要论著和资料集,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整个中国灾荒史和环境史研究的发展与深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 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为“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意义”“灾荒与近代中国研究”“灾荒史的现实镜鉴”“灾荒书序与书评”4辑,收录李文海在中国近代灾荒史领域的一系列论文、发言、访谈、序言、书评近40篇,展现了李文海对这一领域深刻、
本书的主题为户外雷电灾害避险常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画册的形式让公众了解掌握雷电基础常识、防雷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本书将设计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介绍雷电的危害、户外易遭受雷击的地方、雷电的防护、雷击急救常识等。 本书共分为 雷电危害初识 防雷安全培训 亲历防雷避险 防雷成果分享 四大板块;书中每一小节以故事脚本展开,末尾将根据每章节具体内容补充专业科普解说。本书设计了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是国内首s套面向公众的故事型雷电科普读物。融合了雷电研究中的闪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书写下了近2000年间的11次大灾变:公元79年庞贝火山爆发、1755年里斯本地震、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1861年加州大洪水、1923年东京-横滨地震、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1年福岛大地震。 自然灾害是残酷的,它往往超过人类承受的限度,但不同世代的人类,靠资源调度、科学技术、社群互助、人道关怀,从灾后的创伤中修复;自然灾害是无常的,它常不在人力控制的范围之内,却是一种视角,敦促人类开展预警分析、建立应急机制、提高救援效率、落实灾后重建,命运会不期而至,我们要学会生存。
\\\"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是基于地震风险源探测、场地效应和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等,设定北京地区可能产生灾害的不同地震事件或者体现地震危险性概概率分析的结果,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地震影响,构建市、区、街道、重点单体建筑四个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和不同精度的灾害情景,并给出此地震灾害情景下的地震应急处置、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提升准备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建议。 本书论述了开展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的主要建设内容。介绍了基础数据、房屋数据、场地钻孔数据收集的内容和原则,并完成了北京的地下三维结构建模的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基于公里网格的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建设和以朝阳区建外街道和十八里店为示范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开展了以超高层建筑、代表性
本书在对火灾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进行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火灾与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进一步分析了火灾综合损失的时空演变趋势、空间特征、分形特征等,分析了火灾致灾因子的时间差异性、空间差异性,提出火灾Kuznets假说,建立了能够反映火灾态势时空变化的火灾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本书对于数据统计、地理分析、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为核心,共九章内容,依次为自然灾害基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概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森林(草原)灾害应急管理、生物灾害应急管理。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企 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读本。
内容简介
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二者紧密相连,有效管控风险,便能够 限度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力度越大、越细致、越全面,安全风险就越低,管控工作就越简单。 本书从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两方面出发,既对企业在提升风险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又对员工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如何有效排查隐患、遵守规章制度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还对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做了适当分析和解读。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生产企业员工可以对照自己的工作岗位,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安全生产。
本书在研究 城市安全发展战略,总结梳理全国超大、特大型城市安全发展的经验、工作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两个方面认真分析城市各行业领域安全发展工作成效,提炼形成城市安全发展责任体系、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城市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城市安全文化体系、城市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等七大体系,阐述了城市安全发展的各级安全责任,说明了生产经营单位、行业领域、地方政府安全风险防控的工作内容及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要求,说明了城市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监管职责、工作流程以及主要行业领域隐患排查重点内容,说明了城市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组织体系、预案体系、物资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相关内容,说明了城市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