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应用卫星遥感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模型方法,包括原有模型的改进、新模型的发展及基于模型数据融合方法的模型参数优化。在模型方法探讨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和碳释放空间格局及近30年的动态变化,并阐释了其空间形成和年际变化机制。本书的研究内容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热点和国际前沿,大部分内容和结论都是作者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监测及全球气候变化应用领域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十二五 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包括综合报告和24个专题报告,基于我国学者 十二五 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献,从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综合管理(如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等)、环境基础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不同视角系统梳理和评述了环境学科研究进展,提出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并展望了学科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 中国环境学科发展报告》可为环境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和高校师生等了解环境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参考。
《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涵盖了实现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所需的器件物理模型、数据结构、数值算法和软件实施等四部分内容,着重于物理模型的来龙去脉、数据结构的面向对象、数值算法的简洁高效、软件实施的完整详尽,终方便读者快速开发面向自己工作的数值分析工具。《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建立在作者20年来从事III-V族多结太阳电池器件物理与制备技术的经验基础上,相关内容是十几年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异质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软件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部分内容作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生的专业课讲授过。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目前,“全球因空气污染每年死亡超200万人”。迫使“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 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时发布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这将积累海量大气环境数据。如何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借鉴新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大气污染新的科学规律,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旨在利用AQI高频海量数据资源,在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时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学科在处理高频海量数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科学分析方法,充分挖掘西部多个城市群各城市空气污染的独特规律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空气污染的关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并进一步设计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费用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巨大威胁。选择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的典型区域为例,包括福州罗源县石材矿开采区、江西赣南稀土矿主要开采区、湖北大冶铜绿山多金属矿产开采区、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区以及辽宁鞍山铁矿开采区五个区域,利用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其它基础数据,调查并分析上述矿产开采区域分布及十年变化、矿产开发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状况,分析植被破坏与恢复、尾矿堆放与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点变化情况,分析典型区域矿产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十年间变化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风险。
《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六篇:第一篇土壤质量及评价;第二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三篇理化指标与肥力测定;第四篇无机元素测定;第五篇污染物测定;第六篇土壤生物毒性监测。本书覆盖了土壤理化指标及污染物80个大类,共计500余个指标,147个监测方法。首先编入的是国家和行业土壤监测标准方法,同时还把现代土壤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多元素的ICP-MS,多组分污染物分析技术GC-MS,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等)也纳入其中,以便推动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本书提供的监测方法,供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相关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