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与实践》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环保方面的标准和方法编写而成,涉及的实验项目包括了水、气、固等多种污染组分的监测,在监测手段上涵盖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气质联用法以及液质联用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在样品前处理上除涉及常规操作方法以外,还包括了超声萃取、固相萃取、微波消解、加速溶剂萃取、气体吹扫捕集等现代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从常规环境监测技术到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污染物的分析。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目前,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修复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造成的环境、社会、经济等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现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管理主要考虑解决人体健康风险问题,较少考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土地开发延缓赔偿损失以及污染地块修复产生的二次环境影响损失等。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分析》系统地介绍了铅污染和氯代烃污染地块,以及典型焦化和化工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地块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并提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绿色低碳修复耦合分析、环境法医鉴定、土壤污染修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污染修复异味扰民的损害分析等方面建议,可为更加系统、全面评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或风险管控影响、量化评估土壤及地下水污
《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指标研究》由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召集的专家团队负责研究和撰写,是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与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签署的为期两年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研究双边合作协议》的成果。其中的分析主要遵循2015年协议中的大纲,并确定了可用于一致地监测上述三类气候风险的指标。它尤其特别关注高排放情景和社会经济结构和过程中潜在的系统性失败,旨在进行更深入的评估,为支持气候变化决策者的行动和改善公众信息基础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江志华、叶海仁编*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以环境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述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监测边界、监测参数、采样站点、采样时间频率等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限制和操作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设计的文件说明格式。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环境管理者、环境研究人员、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专业人员知识丛书》中的一本,坚持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易懂”为导向的编写思路,围绕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重点对建设行业专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施工管理的基本工作。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岗位职责与要求、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测量、成本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文明施工、施工信息资料、拓展知识。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与《通用知识(2021年版)》配套使用。
本书围绕环境监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安排内容,采用*的国家标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包括绪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城镇污水监测,工业废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等。章末给出了相关的专业网址,方便学习者查询参考。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及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为总结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优秀理论创作献礼新中国70 华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等单位共同主办《美丽中国:新中国70 年70 人论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理论著作编著活动。 该著作在前期提名、推荐作者和初选文章中,共选出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政策制定和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75 人75 篇稿件。其中,副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稿件共15 篇,专家学者稿件共60 篇。专家学者中既有司局级学者型官员,也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大学校长和长江学者,还有“80 后”青年学者。内
本书将环境监理的发展史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为孕育阶段。1995年以前我国已接触过环境监理的概念,但只是作为萌芽期,1995年后我国开展环境监理工作,黄河小浪底工程为我国环境监理的 尝试。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2002年, 环境保护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环发[2002]141号),要求对拟建的涉及面广、规模大、区域环境敏感且多样化、具有鲜明代表性的13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在 外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阶段为展开阶段。2004年前后,部分省份就已经开始对环境监理进行探索;2010年, 开始进行了部分省份试点, 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份为辽宁省和江苏省;2012年, 批复了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份名单,其中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湖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基于作者近15年来在燃料电池跨尺度多场耦合工程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梳理汇编而成。主要包括:针对不同多孔复合电极类型(包含电子传导材质、氧离子传导材质、质子传导材质及混合导电材质)发展的系统逾渗理论模型和主要研究结论;针对各种类型纽扣电池建立的动-质-电化学-电子/离子耦合模型和主要研究结论;针对各种不同平板和管式模块化电堆三维大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系统研究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电堆内部物理场分布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开发了多种优化的新型电堆设计方案。 本书可供燃料电池研究人员、技术人员,SOL和Ansys软件应用人员参考,也可供能源动力专业、新能源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2018年,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各项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与经济定量关系、环境法治、排污许可立法、环境社会治理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际环境政策比较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专报、学术文章成果。这些成果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一些政策建议和方案已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2018年卷)》即是对这些专报、学术进行分类的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合作的引导者,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者。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区,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将城市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实现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以及全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愿景。 国家和地方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职能由发展改革部门调整至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要快速融于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亟须从管制政策、市场政策、信息政策三个方面,构建应有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目前,我国对地方二氧化
本书围绕中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变化问题,以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三个完整的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和典型区域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同时结合气候、水文、DEM和植被类型等基础资料,系统分析和阐述内陆河流域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植被覆盖与河流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有效揭示了西北地区植被在流域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因素的响应机理。本书可作为测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区域开发、资源与环境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