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看图识病、类症鉴别、综合防治 为目的,从生产实际和临床诊治需要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教学和诊疗经验进行介绍,内容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附录还详细列出了被皮、运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产蛋率下降疾病的鉴别诊断。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实际操作,可供养鹅生产者及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培训)用书。
我国的化学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环境变差,农产品的品质不能很好的保证,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优质高产“四位一体”种植技术,符合生态农业基本的科学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指导性。编写这个手册可以为我国农业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提供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该手册提出的“四位一体”技术前提是在不使用转基因材料、高浓度等比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等有害物资的前提下,使用环境友好的投入品,在底肥和种肥中施用优质安全的物料、矿物质和有益微生物相结合的材料,在作物生长期用胁迫加营养(叶面肥或随水滴灌全溶液体肥)的方法,不断地开启植物的次生代谢并正常运转,让种植用户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土壤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好,明显改善
本书为学术专著,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雏鹰计划”优秀成果出版项目,书稿基础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从全球环境变化及边疆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利用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等跨学科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我国西南山区环境演变,主要是耕地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山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进而重建了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空间演变进程及阶段性特征,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
书中有桀骜不驯,最能代表苏格兰精神的帚石楠;有能够治病疗伤,在“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矢车菊;有安徒生的最爱,象征无法停留的爱的蒲公英;有能变成痒痒粉、被夏洛蒂·勃朗特画过的犬蔷薇;有出现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死亡约会》中的谋杀罪犯的帮凶——狐狸手套;有被苏格兰人从中国带到英国的棣棠……这些性格和经历迥异的花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中穿梭,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明、文化与情感联结在一起。 作者所写150种花,每种都配有19世纪英国插画师、植物学家爱德华·休姆绘制的彩色版画,古典妍丽,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花的世界。
《美国畜禽粪肥还田:政策、技术与实践》由(美)楼瑞恩,杨军香主编
土壤盐碱化是严重的世界性土地退化问题,鉴于传统土壤管理措施的局限性,更经济有效的新技术侧重于鉴定耐盐基因型和开发耐盐作物新品种。本书包括8个章节和3项技术方案,介绍了受盐渍影响地区的土壤-水-植物关系,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麦和大豆)耐盐遗传和育种进展,以及利用体外诱变技术培育耐盐农作物(小麦、大麦和水稻)的主要实验方案。本出版物面向参与亚洲植物育种项目的各级行政和技术人员,以及与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级机构。希望该出版物将有助于从事植物生产育种和作物改良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从而促进亚洲和世界其他受盐碱影响地区的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麻类产业实用技术》是一本介绍麻类生产中轻简化实用技术的简明手册。《麻类产业实用技术》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长期开展科研与生产实践的优秀成果的凝练,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讲解文章,主要内容涵盖了品种资源与育苗技术、麻田土水肥管理与栽培模式、有害生物及逆境为害的防控、麻类农机具、麻类产品初加工技术、麻类制品加工技术六大板块。这些技术经生产检验,具有较强的产业针对性和实用价值。该书适合作为植麻农民、麻生产技术推广人员、麻类加工企业员工、麻业科研人员等麻产业各环节从业人员的技术读本。
本书系统阐述了智慧果园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介绍了智慧果园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智慧果园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全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创新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二维码技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扩充。全书分为8章,包括智慧果园的内涵与发展现状、智慧果园总体框架、果园智能感知系统、果园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果园精准作业装备系统、果园智能管控平台、智慧果园应用案例及未来展望。本书既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蚕豆》是《中国杂粮》丛书的分册。本书是一部反映我国蚕豆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践性专业书籍。该书包括蚕豆产业、蚕豆的起源与传播、蚕豆栽培历史、蚕豆生产、蚕豆的形态特征、蚕豆的生长发育、蚕豆的遗传资源、蚕豆的品种选育、蚕豆的栽培技术、蚕豆的植物保护、蚕豆的储藏技术、蚕豆的营养与品质、蚕豆的综合利用与食品等十三章。
本书是对海南农垦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在充分应用“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利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介绍了海南农垦耕地地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农垦耕地资源现状、耕地土壤属性、耕地地力等级和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初步提出了垦区耕地资源合理改良利用和耕地地力持续管理对策,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订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橡胶生产安全,科学施肥,热区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无人机遥感与智慧农业信息提取》由张东辉等编著
本书以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为数据源,全面收集了 涉及水稻分子育种的相关专利、论文及产业化数据,系统分析了水稻分子育种领域专利的申请特征和论文的发展态势,比较分析了水稻分子育种领域专利申请和科学研究的焦点及技术发展路线,深入阐述了水稻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的演变规律,对水稻分子育种领域新兴技术和产业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 ,特别是中国的粮食保障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建议。 本书无论对水稻领域的专业科研工作者,或对相关从业人员,甚至对涉农相关行业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习与参考价值。本书对未来水稻遗传育种、水稻基础研究及水稻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全面地反映了2023年国内外经贸环境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2023年农产品贸易前景展望、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基本形势,分品种、分地区地介绍了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专题部分介绍了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化,2023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跨国公司与农产品贸易、农业贸易谈判、农业贸易救济、农业产业安全等,附有2023年农业贸易大事记和年度贸易相关数据。
本书从物种、创新链和创新体系三个维度构建了分析框架和模型,围绕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三个要素搭建了生物种业创新能力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基于项目、论文、专利、生产、消费以及贸易等多源权威数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定性调研等多种情报研究方法,客观评估我国在生物种业领域创新链各环节(前育种、育种技术和品种培育)、重要物种(口粮作物、饲料粮作物、蔬菜、饲草、畜禽、水产)的科技水平以及相关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判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存在的短板差距,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状况。同时,本研究基于长周期多源数据分析研判了全球生物种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梳理并剖析了我国生物种业发展现状与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生物种业相关发展对策和建议。
该书介绍了2023年中国水稻品种资源研究动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动态、中国水稻生产发展动态、中国水稻种业发展动态、中国稻米市场与贸易动态等内容,并对2023年水稻品种有关的一些公告资料进行了总结,适合水稻生产、水稻种业、科研、贸易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在水稻生产、品种、栽培、植保、品质、加工等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水稻科技工作在稻田生态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水稻弱势粒充实机理及调控途径研究、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理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稻米品质的理化基础、生态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以及肥力、种植技术、交互因素等农艺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水稻贸易进行了总结等。
本书以立式和横式擦离式碾米机为研究对象总结米机及米粒碾白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现状进行评析;介绍碾米机碾白原理,主要对米粒碾白和破碎特性理论进行归纳,同时分析米粒碾白的试验方法,并对碾米过程中米粒物理属性和破碎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碾米试验基础上,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法分析碾米机和米粒的关键参数对碾白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碾米机内米粒运动过程主要分析米粒在入料、输运及碾磨方面的擦离运动特性,为揭示碾白机制提供支持;从单米粒和米粒群角度,明晰米粒碾白破碎的原因,对碾米机降碎设计提供参考;分析评价碾白性能指标,采用组合试验的方法优化碾米机关键操作参数。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机械与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