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近70种蔬菜种类,详细介绍从种到收全流程种植技巧,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反映蔬菜栽培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概述了蔬菜栽培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了根菜类、薯芋类、葱蒜类、白菜类、甘蓝类、叶菜类、瓜菜类、果菜类、豆类、水生类、多年生及杂类蔬菜的品种、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的内容,文字简练,表述清晰,通俗易懂,适合从事蔬菜生产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也适合高素质农民培育用书。
《食品科技革命:食物的进化与新产业市场》 共分十章,其中,第1章首先从 社会课题和食物 的角度,指出现代食品产业创造的价值中有一部分是负面的,作者从这些负面价值入手分析食品行业为解决这些社会课题做了哪些努力。接下来从 重新定义食物的价值 这一角度分析今后食品产业应该创造怎样的价值。 第2章介绍了一些主要趋势。这些趋势分为 基本趋势 、 新的应用领域 和 产业化趋势 三个部分。另外,在这一章还首次公开了 食品创新指向图2.0 。对于初创企业和大企业来说,该图不仅有助于理解今后的创新领域,还将成为发现商机的有力武器。 第3章分析今后应该如何打造新的产业结构,重新出发。 第4章先后介绍了现在备受业界关注的几个创新领域:以植物性替代肉和培养肉为代表的替代蛋白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以及包含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江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成果,选择了18个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理念,在方案布局、设计流程、设计重点等方面以图表形式举例说明。本书提出的技术数据和结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将以客观的角度展现台湾休闲农场发展的背景、历史、现状,重点围绕目前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解读台湾休闲农场的精髓,结合大量的案例,以专业的视角针对具体做法具体剖析,便于政府、企业、农场经营业主、学生等广大涉农从业者参考学习,对实际操作有所启发。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讲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研究员及同行专家跨越天山,深入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合作,在异国他乡播撒 中国种子 ,并带去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感人故事。在两国科学家的紧密合作下,这粒 种子 逐渐生根、发芽、成长,终丰收, 一带一路 沿线两国人民的关系也因为这粒 中国种子 而变得更加紧密。 资深记者靳民将视线聚焦于张正茂及同行专家身上,以深入细致的采访和珍贵的图像、日记、信件等资料,从细微处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坚毅、果敢、可爱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形象,同时也描画了中亚国家独有的风土人情和中哈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挚情谊。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非发酵豆制品加工的相关内容,阐述了传统豆制品的发展历程、大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生产豆制品所需的原料寄辅料、各种豆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还较详细地介绍了生产所需要的专用设备、豆制品生产工厂建设及各项配套要求等。可作为研究豆制品的专家学者提供生产的参考资料,可供广大豆制品工作的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提高专业水平的学习材料。
陈国宝、李伟荣主编的《丽水特色食品》对丽水市莲都区、景宁县、遂昌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缙云县、青田县、松阳县9个区县的70多种特色食品进行介绍,每种食品从简介、产品特色及前景、制作工艺、营养参考等方面入手,本书图文并茂,为从事食品研究人员及美食爱好者提供参考。
北京,我国的首都,其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业也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典范。由段碧华、李琳、冯彩云主编的《北京生态农业》对北京市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力求向读者展示北京市生态农特的全貌。本书除前言外,由5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北京大田生态农业、北京设施生态农业、平原造林和北京景观农业等。全面阐述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大田生态农业、以蔬菜为主的设施生态农业、北京平原造林的基本情况及为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景观农业等方面的内容。
尹吉山,男,朝鲜族,出生于1959年3月10日,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76年入伍,1986年从辽宁省锦州市八一二零二部队转业;1987年成立北京市德茂供水设备总厂,任厂长;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管理学院:1997年至今,创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5年3月收购北京仅升净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12月在韩国成立金山生态水(株式会社),任社长;2006年4月在韩国成立(株)金山SAMOSPIA、韩国生命动力素研究院、金山太空浴体验馆;2006年9月收购北京黄草洼山泉水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0年成立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研发中心。
李增杰、程勤阳主编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重点 行业研究报告(2016)》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 ,详细介绍了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重点行业情况。 全书共有10个部分,分别为:总论、粮食加工、饲料 加工、植物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蛋品加工 、果蔬加工、茶叶加工、水产品加工。本书重点研究 分析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及其重点产业的发展运 行情况,分析结果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农产品加 工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了解重点行业发展动向,反应 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政策 规划提供了依据和重要支撑。
第二届普渡大学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学术论坛于2016年10月17~18日在普渡大学举办。本论文集是在与会学者会议论文的基础上编撰而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史专家王思明教授组织来自中国的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普渡大学人文学院院长David Reingold博士为大会致辞并预祝会议圆满完成,他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持续开展这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支持。 大会以 中美关系 为主题,搭建了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者们从广泛的视角出发讨论中国与美国关系问题,并重点着眼于农业历史和乡村历史。本次会议也是2015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首届普渡大学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的延续。来自8所中国高校的19位学者做了会议报告(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
《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简要概括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以海南省、陕西省局部地区为样本,介绍了以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 章界定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以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介绍2005 2010年海南省三亚市实践探索的情况,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文化发展、社会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六个方面对三亚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支撑要素分析。 第三章介绍2010 2015年陕西省的实践探索,注重介绍若干地区县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 附录主要是历年相关基础支撑材料。
全球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气候研究一直是现代科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过去海面气象参数的研究主要借助于浮标和站点的观测,但是它们稀少的观测资料极大地限制了海面气象参数的研究。现在借助卫星观测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卫星可以对全球海洋进行连续观测,获取长期大范围的海洋气象资料,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洋甚至全球大气活动提供可能。
《乡村振兴之强村富民路》一书,重点体现丽水市莲都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方面的积极实践和有效探索,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我区消薄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村方法、典型案例以及涌现出的一些先进人物志,为新一轮攻坚提升行动提供更多的丽水元素、莲都样板。本书既是对多年来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的全面展示,也可供地方制定和执行全面小康政策的部门和同志工作时参考。
青海拉面历史悠久,勤劳的青海化隆人民历经几代拉面人们的辛勤探索、研究、改进,形成了 汤清、味醇,肉烂、面筋、营养丰富 和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的独特风味。青海拉面在省内外发展的过程中,经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化隆几代人的不断改进、研究,赋予了这一传统小吃更完善的体系、更深的文化内涵。为了发扬青海拉面这一地方的特色品牌,对青海拉面的提档升级。我依据多年的拉面培训经验和有识之士提供的关于青海拉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省政府出台的41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编写了这本《青海拉面》。本书以技术性、知识性、科学性为一体,向广大读者较系统的介绍了青海拉面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以及制作技术和食材的介绍。不仅供学习青海拉面学员学习,也可供在职青海拉面店的厨师参考学习,更适用于即将用青海拉面创业的的人借鉴学
本书是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长期从事智慧农业研究和科学数据管理实践的产物,是在农业大数据视角下对智慧农业的理解与诠释。全书从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体系入手,根据农业数据的特点和智慧农业的要求,构建了农业大数据的概念,提出了农业大数据的特点,形成了农业大数据的技术体系。从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实践中,总结了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场景。*后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大数据在国内的应用,汇编了国内农业大数据应用的案例。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农业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环境共治与乡村振兴:记得住的乡愁》以 美丽乡村 建设为契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环境共治与乡村振兴:记得住的乡愁》通过对 美丽乡村 建设战略的政府主导与评价体系、企业主体与经济发展、公众参与与满意度的研究,构建了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 美丽乡村 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使得广大农村地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成为了现实。
主要介绍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概况 采集指标体系 系统使用方法 以及资源养护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用说明。为加快信息系统的运行实施 使信息填报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 我们组织编写了信息系统工作手册。该书可供各级渔业部门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学习使用 也可作为开展信息系统技术培训的相关教材。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概况 采集指标体系 系统使用方法 以及资源养护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用说明。
本书为 乡村70载 振兴跨百年系列丛书 第5册。此前已出版了《中国乡村振兴 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乡村振兴 驴业转型与脱贫攻坚》《中国乡村振兴 肉牛养殖场(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政府规制研究》,目前正在编辑加工《中国乡村振兴 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回顾》。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安徽、湖南和江苏3省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其外包行为影响因素及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检验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均衡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益参考。
生吉萍著的《冬虫夏草资源管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了冬虫夏草的历史渊源、地理分布、现代研究、采挖与管理、鉴别与保存及食用方法等内容,同时也对冬虫夏草产业、产业链各环节、产业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本书为作者带领的冬虫夏草课题组历时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可供广大关心农牧区发展、关注冬虫夏草产业的读者阅读。
由王宝地、沈凤英、罗永华主编的《冀北现代农业技术(第2版)》内容涵盖了综述篇和技术篇两部分,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动态和冀北农业的发展概况,以及近年来高科技、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介绍给读者,同时作为全国农技推广补贴项目县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新培训教材来编辑整理。
中央高度重视 舌尖上的安全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挑动社会敏感的神经, 舌尖上的安全 考验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