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革命》讲述两位作者深入欧洲、非洲、美洲等地探访当地农民、组织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为保护当地传统种子资源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的种种努力的故事,指出了单纯以追求产量提高为目的的工业化种子无法满足小农耕作的要求,也不符合特定文化地区的特定用途。 作者探访国家所涉众多,包括意大利、伊朗、法国、塞内加尔、印度尼西亚、美国和南非等。在不同国家的探访过程中,作者也发现,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但大家在可持续农业生产、寻求粮食安全和主权方面却不约而同,有着完全一致的认知和理念:保护地区传统种子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全书除序言和总说之外,其正文分为四卷,每卷各有内容组成。论述花品、花性,言简意赅、定义准确,使前辈兰人著作中一些朦胧的说法变得明晰确切。叙述种类、培养等,更是写得有条有理,还补充了前人没有说到的知识,抓住典型、分析特征。按花品档次高下给兰花排队的方法,介绍它们各自的审美价值,即 二种 九品 等。书中特别强调了兰蕙的个性,要求读者必须深刻了解兰花的好恶。
本书主要系统介绍了云贵高原地区特有物种 刺梨的开发及应用,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刺梨的资源现状、产业发展情况、研究简史、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品种改良技术及良种繁殖技术、组织培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健康产品和副产物的开发及应用等内容。另外,本书文前附有高清彩图,便于读者阅读对照。本书结构体系新颖,实用价值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与适用性强,可供各高等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研发研究以及从事刺梨生产的人员参考使用。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在野外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识别能力,笔者通过课题组多年积累,并联合长期从事野外植物调查和分类工作的科研人员,选取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8种(及种下等级),进行物种简述,生境特征、地理分布介绍和扩展阅读资料梳理,配以该植物的实物照片,对部分类群有多个物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笔者提供了部分物种的实物照片供读者了解识别。为了方便读者查询了解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省级地理分布,笔者查阅标本记录、植物志书和文献资料,梳理出918个物种(及种下等级)的西部地区分布省份,并形成附录于《中国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后。对于区域内广泛栽培的物种,笔者根据野外考察经验和植物分类学家的专业判断进
本书为《无抗养殖技术丛书》中一本,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作为主要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不仅具有植物资源丰富、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残留小、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还具有 多成分、多靶点 的作用特点,即植物提取物中富含生物碱、多酚、黄酮、多糖、皂苷和挥发油等多种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微生物、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书主要结合作者及其团队近十年来选用五种热带及亚热带药食同源植物(黄灯笼辣椒、姜黄、槟榔、番石榴叶、显齿蛇葡萄)及其提取物在饲用替抗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五种植物及其提取物在畜牧领域中替抗饲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湿地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包含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两个方面,水文过程是湿地植被生长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同时也影响着湿地生源要素在植被和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决定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当前研究的核心是水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湿地水文格局时空分异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本书主要基于鄱阳湖湿地水文过程和水分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介绍鄱阳湖湿地植被景观格局及优势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水文变化的响应,并剖析优势植物在生源要素(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碳功能;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水分条件和植物分解对湿地土
本书通过对植被生境因子空间分布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概述,阐述了研究的技术背景和技术路线,并对研究区的概况与数据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导出关键数据表。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阐述了植被气象因子的经纬度空间变异、潜在蒸散发ET0在时间尺度的分形、气象要素在时间尺度的变化及分形特征、植物土壤因子的空间变异及模糊聚类、植被地形因子的经纬度空间变异、植被标准差椭圆分析及适宜性评价,*后以多因子支持下神经网络算法的PRNN模式识别进行植被分区区划。本书适合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理信息等行业的研究人员及学者阅读,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了鄱阳湖及周边大片湿地和山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内陆淡水湖泊和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全球重要湿地之一。该地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大量湿地植物和山地植物等多种类型。本书是一本介绍各种植物分类和识别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植物。通常,这种手册会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等信息,并通过图像或插图来辅助读者进行植物识别。植物识别手册可以用于植物学爱好者、学生、研究人员、生态工作者、自然保护工作者等不同人群的参考。
本书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和实践经验并立足甘肃省灵台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从品种选择,建立果园、老果园改造、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销售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符合甘肃灵台乃至陇东地区矮砧密植果园栽培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果园管理标准体系,对今后矮砧密植果园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老果园改造技术是灵台县在遵循国家土地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探索并在实践应用成熟后提炼总结的重茬更新、品种改优、嫁接改造等系列技术对全国主产区稳定果园面积,高标准进行老果园改造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我国植物园承担着植物 的迁地保护、品种繁育,对 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植物园还兼具 向公众展示美好植物并进行 科普等工作。每一年中国植 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将举办植 物园学术年会,本书为年会 论文集,本书为总第二十七 期。中国植物园系统的工作 科研人员每年将有关植物园 建设、科学普及、育种研究 、引种栽培、资源调查、数 据管理等方面的 学术论 文收集汇集成书,便于植物 园的同行们互相交流提高, 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出谋划 策,也是我国植物园发展的 风向标。
本书选取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4个世界上拥有百余年国家公园体系的代表性经济体,通过文献回顾和访谈分析,对国家公园系统管理的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如生态保护政策、土地使用和产权、融资方法、地方社区参与决策,系统地总结了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为相关经济体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和做法。
本书主要从全国各地荒漠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分析,目前各种盐碱地的沙漠化特别严重,植被保护严重匮乏,大面积的土地退化造成国土环境污染严重。现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与生态保护部门对此提出了改造和改良的计划,来减少荒漠化的程度。根据此现状,作者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其中最典型的方案就是采用大面积的绿色植被来保护地表。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土地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