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共分21章。一章阐述了“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原理;第二至十六章,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粮食作物,分别从施肥分区、氮磷钾的区域控制方法和指标、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十七章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配方肥科技协作网在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公司支持下,进行的为期三年的配方肥应用的效果总结;第十八至二十章介绍了我们在“科技小院”进行的工作,明确提出了配方肥与机械化栽培结合是配方肥下地和同时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技术抓手;第二十一章分析了配方肥推广应用的节肥增产潜力,这一部分的分析与肥料施用的趋势分析等内容,为2014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本书介绍全国野生食用蔬果类野菜32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种),药用植物197种(包括变种),合计519种,配图500余张。全书植物按照食用和药用两类分类介绍,每部分按照根、茎、叶、花及果用顺序编排,每种野菜均有中文名(大多数种类附有别名或地方名)、拉丁名、识别特征、分布与生境、食用方法、保健或药用功效等,便于随身携带,根据目录或索引可以方便查询。本书可作为广大食品爱好者和植物学爱好者的百科知识读物,也可作为从事植物学相关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书。
《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很多行业,其中也包括工程建设行业。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工程建设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建造模式变革。《"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造平台模式,介绍工程建造服务的概念、分类与表示、虚拟化封装等,讨论工程建造平台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等。同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讨论该模式下的工程建造服务集成、工程协同管理、智能工程建造管理和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并介绍“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材料供应管理等的变革。
《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重点增加提交人及其联系方式、地理信息等,我们通过先进的电脑和高性能的数码相机进行考察,把品种图像较为准确和形象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携带的GPS定位导航设备和GIS软件系统可以对每个农家品种的生境和其代表株进行精确定位和信息采集,以达到品种的可追踪性。《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图像大部分均在种质原产地采集,包括生境、单株、花、果、叶、枝条等信息,力求还原种质的本来面貌。 《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各论按照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等5个片区分别介绍其资源分布情况,对于每份资源从基本信息(包括提供人、调查人、位置信息、地理数据等)、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品种评价等
本书是首次对中国核桃地方品种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内容重点放在核桃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特性和品种资源描述, 包括资源调查地点、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和品种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