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钧、刘饶著的《方竹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是从方竹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学特性、造林、培育、施肥、抚育、园林绿化应用、试验与评价、遗传多样性,笋的营养成分等栽培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环境解说系统是自然保护地实现自然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也同时发挥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社区发展等辅助功能。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的公众高需求与规划建设低水平不协调、环境解说设施和服务水平不同步等问题,自然保护地环境解说系统建设亟需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本书的出版为自然保护地环境解说系统理论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以为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自然教育实践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提供技术参考。
《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林业信息化现状为基础,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同类成功案例为借鉴,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技术、理念和资源服务于林业发展,推动林业大数据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对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在林业行业的创新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周彩贤、智信、朱建刚、StephanGampe主编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北京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德财政合作“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森林经营的主要成果,是对北京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总结。书中对近自然经营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不同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北京近自然经营的技术方法。
曹尚银等著的《中国苹果地方品种图志(精)》是抢先发售对中国苹果地方品种进行的比较全面、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为研究苹果的起源、演化、分类及苹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较完整的资料,将对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苹果地方品种图志的,其内容重点放在苹果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异生产特性和品种资源的描述。
《干旱区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专业和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使用而编写的。全书按项目设置,内容选取上把干旱区主要林种及干旱区特殊区域造林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力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的、以实践能力为主导的特色教材。教材适用于水土保持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及水利工程专业高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