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羊肚菌生物学基础、菌种分离技术、菌种生产技术、规模化栽培技术的专门著作。首次系统地介绍了羊肚菌的生物学、物种多样性、生态学、生理学、高产栽培原理,解密了羊肚菌原始菌种的分离技术、母种培养技术、营养料袋制作技术、原种和栽培菌种生产的技术,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商业化栽培羊肚菌的工艺操作流程、大田的各种栽培模式和技术,特别介绍了室内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大面积不出菇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全书对重要的细节问题都用精美的彩色图片加以详细说明,重要的技术环节都有技术数据参数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原料清单,是广大羊肚菌研究者、栽培者、爱好者的一部实验和生产操作手册。
李忠主编的《中国园林植物蚧虫(精)》是以我国园林蚧虫研究成果为主,并包含少量林业、果树及各类经济作物蚧虫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主要分五部分。**部分概论,介绍蚧虫的进化系统与分类概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方法、蚧虫及其天敌采集和标本制作方法、蚧虫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各论,编入我国380种常见蚧虫,分别介绍各种蚧虫的中名、学名、寄主、地理分布(国内外)、为害状、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天敌及防治方法。为了帮助识别蚧虫,书中附蚧虫生态彩色照片及彩绘图 400余幅,蚧虫形态及分类特征素描图约500幅,图文并茂。第三部分附录:1.《中国园林植物蚧虫名录》,记载13科238属1000种蚧虫的中名、学名、寄主、分布(国内外);2.《中国园林植物蚧虫天敌名录》,记载12目41科273种天敌及其彩图。第四部分索引:1.蚧虫中
《温州植物志(第4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随着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制约葡萄生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并且,葡萄病虫害防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除了原有的一些有害生物外,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引种,致使危险性病虫传播的风险增加、生物入侵风险增加;因种植区域扩大、气候变化、品种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病虫害的危害种类、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遗传变异等发生变化,危害加重;由于我国特有的生态条件和土壤与地理位置,土肥水等因子与葡萄优质生产匹配程度不足,导致的生理性病害发生且危害较重,也成为一些侵染性病害发生与危害的诱因。葡萄种植业的效益较好,在病虫害危害严重、土壤和生态条件不完美的情况下,种植者很容易出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本指导葡萄园病虫害防控和土肥水管理的技术资料,将对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编著的《国外荒漠化防治(上下)》旨在讲述全球范围内的荒漠、荒漠化,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分析了世界荒漠化及其影响,对全球10大荒漠,五大洲共117个区域性荒漠和沙地的地理、地貌、气候、生物与水资源等做了较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亚洲(22)、非洲(19)、美洲(7)、欧洲(5)和大洋洲(1)共54个国家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状况、荒漠化动因和后果、治理措施与未来策略等。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国家防治荒漠化、治沙促产业发展以及防治荒漠化成功模式做了经验总结,对哈萨克斯坦开垦草原、美国滥垦滥伐导致沙尘暴和撒哈拉荒漠南部建 绿色屏障 的成败等做了较客观的教训分析。借鉴其他国家治沙的政策、策略、措施和方法等,提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基本对策。面向全球荒漠化的挑战,说明了未来防治策略。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四十年监测与评估》主要从森林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在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分析了四十年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首次连续、动态地评估了四十年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并揭示了其变化规律和原因。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孑遗树种,享有活化石、国宝、国树之美誉。银杏及其文化在当今中国林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银杏、研究银杏、赞美银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银杏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其文化脉络和特征,对于繁荣发展银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文明古国,银杏文化理应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本书汇编了关于银杏的史料,时间范围上自先秦,下止民国。按朝代分先秦至唐、 宋、元、明、清、民国六章。各章按史料内容大致分名物考证,产地分布、培植应用、趣闻逸事、诗词文学、宗教神话等节。在每章和每节之首,作者编写了导读要点。本书是第一次以翔实的史料旨在传承弘扬我国数千年银杏文化的精品力作。
本志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 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 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 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 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 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 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 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三卷包含被子植
国家林业局编*的《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16) 》从 十二五 林业发展与 十三五 林业展望,生 态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改革、政策与法制, 林业投资,支撑与保障,区域林业,林业开放合作, 林产品市场等十个方面介绍了2015年中国林业的发展 情况。
《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是关于树木种类形成木材后的各种木材性质的专著,是对世界主要树种木材性质和用途多年研究的总结。《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按主要树种木材的地域分布分章叙述,按章节先后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南太平洋、中南美、非洲、欧洲、北美等部分,每个部分描述的树种都是该地区或全世界比较重要的商品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每章中,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树种按科、属、种的拉丁文**个字母先后排序。每个树种均进行了科名、商用名、别名和英文名,树木外形及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方面的叙述,并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级。同时将树种名称、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制成
赵国明主编的《天津山区野生植物图鉴(精)》共 收集植物106科344属54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 ,裸子植物3科6属6种,被子植物98科333属534种。 在科的排列上,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1978年), 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1978年),被子植物按照思 格勒系统(1936年)。在内容上,本书对每一物种的植 株、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等做 了简要介绍。物种名称主要参照《中国植物志》进行 核对,物种按科的顺序排序,同一科中的不同属、同 一属中的不同种均按字母升序排列。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是生物 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又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果的经验总结。本书的出版 对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黄桂林、唐小平、侯盟、崔雪晴编*的《青海省 生态资产评估》在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价值评 估项目的研究基础上,对生态资产的概念进行了多元 的分析和探讨,对在区域尺度上**量化生态资源的 评估手段,尤其是生态过程模型、遥感模型等能够进 行时空分析的评估手段做了归类和分析。本书共8章 内容。**章简要介绍了生态资产评估的社会和学术 背景、青海省的生态地位以及在青海省开展生态资产 评估的意义所在;第二章探讨了生态资产概念的起源 和范畴、生态资源量化手段以及国内外的生态资产评 估实践;第三章简要介绍了青海省的自然、经济、社 会的基本情况以及生态资源现状;第四章描述了本项 研究对生态资产概念的界定、指标体系、研究技术路 线、评估方法及过程;第五到第七章分别评估和分析 了青海省全省,森林、草地、湿地、荒漠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本书收录了我国植物园迁地栽培的国内外秋海棠属植物173种(含国内野生种142种,其中88种为中国特有种;国外野生种31种),归纳总结了迁地保育过程中秋海棠的植株形态、物候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长达23年(1996-2018年)的数据记录。物种拉丁名参照《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分册和Flora of China第十三卷;种名排列依拉丁名字母顺序。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自然分布、鉴别特征、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受威胁状况评价、引种信息、栽培植株物候、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展示物种形态特征。 本书可供植物学、园艺学、保护生物学、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