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随着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制约葡萄生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并且,葡萄病虫害防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除了原有的一些有害生物外,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引种,致使危险性病虫传播的风险增加、生物入侵风险增加;因种植区域扩大、气候变化、品种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病虫害的危害种类、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遗传变异等发生变化,危害加重;由于我国特有的生态条件和土壤与地理位置,土肥水等因子与葡萄优质生产匹配程度不足,导致的生理性病害发生且危害较重,也成为一些侵染性病害发生与危害的诱因。葡萄种植业的效益较好,在病虫害危害严重、土壤和生态条件不完美的情况下,种植者很容易出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本指导葡萄园病虫害防控和土肥水管理的技术资料,将对
杜五安主编的《山西古树大典(省卷上下)》主要编写千年左右的古树,共五编。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山西古树历史;第二章山西古树的现状;第三章古树的生存和保护问题;第四章世界和中国各地古树生存简况。第二编千年古树:第五章山西十大名树和山西十大奇树;第六章山西省省树——槐树油松;第七章裸子植物;第八章被子植物。第三编古树文化:第九章古树的历史文化;第十章古树的特异生态文化;第十一章古树的名人名树文化;第十二章古树的经济文化;第十三章古树的传承和保护文化。第四编古树群:第十四章油松古树群;第十五章白皮松古树群;
贵州普安龙吟阔叶林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西南喀斯特土壤保持重要区的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温性灌丛生态系统以鹅掌楸、猕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体职责,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学实习、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公益性自然保护区。本书是该保护区的科学考察集,用翔实的数据记录了该生态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等各项指标,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森林植被、大型真菌、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社区发展、保护区规划等。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孑遗树种,享有活化石、国宝、国树之美誉。银杏及其文化在当今中国林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银杏、研究银杏、赞美银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银杏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其文化脉络和特征,对于繁荣发展银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文明古国,银杏文化理应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本书汇编了关于银杏的史料,时间范围上自先秦,下止民国。按朝代分先秦至唐、 宋、元、明、清、民国六章。各章按史料内容大致分名物考证,产地分布、培植应用、趣闻逸事、诗词文学、宗教神话等节。在每章和每节之首,作者编写了导读要点。本书是第一次以翔实的史料旨在传承弘扬我国数千年银杏文化的精品力作。
《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是关于树木种类形成木材后的各种木材性质的专著,是对世界主要树种木材性质和用途多年研究的总结。《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按主要树种木材的地域分布分章叙述,按章节先后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南太平洋、中南美、非洲、欧洲、北美等部分,每个部分描述的树种都是该地区或全世界比较重要的商品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每章中,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树种按科、属、种的拉丁文**个字母先后排序。每个树种均进行了科名、商用名、别名和英文名,树木外形及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方面的叙述,并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级。同时将树种名称、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制成
高山树线标志着树木生长的低温极限,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的山地之间。作为《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姊妹篇,Christian K?rner对从赤道到亚北极的树线分布现象进行了全球性综合分析,并基于树木生物学对此进行了功能解释。本书采用多学科方法探索了树木生长上限的森林格局、树木形态学、解剖学和气候学等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树线位置的模型模拟、种群繁殖过程、发育、物候和进化等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碳、水分和养分关系的生理学及胁迫生理学方面的证据,*后以树线历史(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对现在和未来树线影响的分析结尾。书中有100多幅插图,其中大多数是彩色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高山树线,书中还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科研人员,
本书收录了我国植物园迁地栽培的国内外秋海棠属植物173种(含国内野生种142种,其中88种为中国特有种;国外野生种31种),归纳总结了迁地保育过程中秋海棠的植株形态、物候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长达23年(1996-2018年)的数据记录。物种拉丁名参照《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分册和Flora of China第十三卷;种名排列依拉丁名字母顺序。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自然分布、鉴别特征、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受威胁状况评价、引种信息、栽培植株物候、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展示物种形态特征。 本书可供植物学、园艺学、保护生物学、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是中国收集竹类*早、人工栽培历史*长的竹子专类公园。王道云主编的《望江楼竹类图志(精)》是竹子科普与鉴赏竹种的专*,收录了望江楼公园栽培的竹子300多种,每种竹子有特征、产地和用途简介;文字简短精练,以大量图片为主,把竹种的形态特征反映得淋漓尽致,很容易检索到需要识别的竹种;另外,书中还收录了望江楼公园名胜古迹和竹文化节的精选图片。 本书既有面向专业读者的科学性,又有面向普通读者的可读性和鉴赏性,还可作为成都赏竹旅游的实用指南。可供竹类研究者、林业及园林工作者和竹类植物爱好者参阅。
赵国明主编的《天津山区野生植物图鉴(精)》共 收集植物106科344属54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 ,裸子植物3科6属6种,被子植物98科333属534种。 在科的排列上,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1978年), 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1978年),被子植物按照思 格勒系统(1936年)。在内容上,本书对每一物种的植 株、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等做 了简要介绍。物种名称主要参照《中国植物志》进行 核对,物种按科的顺序排序,同一科中的不同属、同 一属中的不同种均按字母升序排列。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是生物 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又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果的经验总结。本书的出版 对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张家口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全市野生植物约500~600种,其中花卉约有500多种,具有种类繁多、**特色、花色各异、色泽艳丽、品种珍稀、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等特点,有很高的观赏、研究和开发价值。 为摸清全市花卉资源状况,为专业人员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查阅工具和参考,市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花卉资源进行普查,编辑出版了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花卉/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一书。全书以当地特色野生花卉为主附加已规模栽培的少量引进物种(不含外来盆栽花卉),共收录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卉457种,涉及 64科250属,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花卉资源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