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记录了迄今为止在黑龙江流域(中国)发现的鱼类132种,隶属于11目23科81属,用线条图和彩色照片直观表现了每一种鱼的识别特征,以简要文字记述物种的学名、地方名、英文名、俄文名、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分布和经济价值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是黑龙江流域(中国)及邻近地区鱼类学工作者进行鱼类野外分类鉴定难得的一本工具书。 本书可供水产、生物、环保、渔政和自然保护地相关科研人员与管理者、广大鱼类爱好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作者经过3年实地调查及40年鱼类标本采集积累,通过制作鱼体原有的形态标本,利用现代的高清摄影技术进行拍摄,并标注鱼体大小的比例尺,对鉴别特征特写放大,展示鱼体全貌,以图片形式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本书共收录42科338种鱼类的标本照片,以图谱展示广西的淡水鱼类资源,并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等相关信息做了简述。本书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 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分类工具书。 本书可作为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工具手册,供鱼类学初入门及业余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者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
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形式,池塘“倒藻”、无藻和有毒藻存在等引发了一系列养殖环境问题,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对虾病害频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微藻生态调控是通过构建良性微藻群落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对虾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是解决池塘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本书从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探讨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机制,阐述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理论体系,概述了活性卵囊藻的浓缩和常温保存等技术原理,详述了池塘微藻定向培育的微藻群落结构优化技术,为对虾绿色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哲罗鲑是大型凶猛性鲑鳟鱼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哲罗鲑人工养殖及种质保护》是一部有关哲罗鲑科研工作的原创性专著,主要依据近 20 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哲罗鲑养殖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参考 外的研究资料,系统概述了哲罗鲑的分类地位、种类和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以及生物学特征、性腺发育、消化系统、人工繁殖、人工养殖、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遗传资源开发、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资源增殖放流与评估等研究内容。
唐启升主编的《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新思路新任务新途径》是中国工程院多项水产养殖咨询研究课题成果的总结,重点阐述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新思路、新任务、新途径”。共分四章:总论,以“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介绍了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及其对策建议;“十三五”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对策,通过对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十二三五”重点任务及应对建议,此外,还对育种、病害、生态养殖、营养与饲料、设施与深水平台、加工与质量安全、高新技术、环境评估等8个分支领域的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发展新途径,论述了海洋牧场、海水养殖新方式和海水养殖新空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
本书对GIS空间分析在海洋渔业资源相关领域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与创新,以西北太平洋柔鱼和秘鲁外海茎柔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空间建模、空间统计、渔情预报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为海洋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为我国争取 渔业权利提供关键支撑。本书提出的多尺度空间分析和建模方法不但适用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和景观格局等陆地实体和现象的空间问题解决。
稻鱼共生系统是人类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鱼类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中的系统。分布在浙南山区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具有千余年的历史,2005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 机构列为首批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机制是什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生态学基础及保护与利用》的作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持续十几年的研究探讨。基于此,《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生态学基础及保护与利用》着重阐述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依存的自然与社会条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效应和机制、青田稻鱼共生模式的关键技术,并论述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及其对中国乃至 可持续农业的启示意义。
本书以海水养殖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内容,系统介绍了 外相关管理政策、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并以桑沟湾为例介绍了海水养殖空间管理所依据的水产养殖分区、环境适宜性评价、生物个体生长预测、养殖容量估算和依托计算机的空间规划决策支持工具等。本书可为我国海水养殖水域划分与管理、养殖场选址、养殖品种与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水产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功能区划的科研、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学科高校学生的参考书。
由于计算的性能改进和可移植性及小型化的发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程序支持渔业和资源管理活动仍在迅速扩大就好像它应用的研究领域具有的多样性。电脑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渔业研究是明确的。我们描述的趋势,继续发生在整个 渔业研究社区、产生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我们对自然系统的基本、了解,帮助渔业专业人士检测模式和开发工作假设,提供关键的工具理性管理稀缺的自然资源,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检索、文档数据和数据源,通常鼓励 清晰的思考和 周到的分析渔业问题。
《人工鱼礁效果评价理论与方法》不仅为人工鱼礁海域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对当地后续人工鱼礁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渔业振兴开发协会制定了《人工鱼礁渔场建设计划指针》,对鱼礁渔场的作用、建造、效果调查和渔场利用与管理进行了规范。美国、欧洲、韩国等也开展了适应本国海域环境特点、资源生产需求的海洋牧场建设与研究,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载体,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该选题内容基于解放区教科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由晋察冀、陕甘宁、晋冀鲁豫三个解放区的教科书文献组成。此为其中“晋冀鲁豫边区初级新课本(1-8)”文献。文献品相不一,石鸥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已经对该文献进行整理,并有相关研究材料。为了保存该文献的史料价值,该选题在呈现文献过程中遵循原貌、全貌、真实的原则,尽可能地通过解放区教科书文献材料揭示解放区少年儿童的受教育环境、乃至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等时代特点,是我们研究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教育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