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本书第二版除对第一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对象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本书内容既考虑长远也关注当下,探讨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探讨在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求得平衡的原理。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是我国*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的著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长江口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饵料生物资源、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鱼类研究简史与鱼类区系;各论共编入长江口记录鱼类370种,隶属于2纲29目116科259属,并对其中275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资源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书后还附有长江口鱼类的模式图和检索表以及索引。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普通民众的科普读物。
近十几年来,刺参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刺参营养学研究落后于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刺参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刺参饲料配制方法的需求,《刺参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筛选总结了近年来的一些相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刺参的营养组成、营养素的需求、刺参饲料原料的开发、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以及国际交流等。《刺参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共分5章,作者在《刺参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既对研究方法、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又深入浅出地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论证,提出了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刺参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兼顾了理论性和实用性,避免了传统教材内容的教条化,充分注重了文字的浅显易懂,使读者易学易用。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长江上游鱼类生殖形态学》是对长江上游地区30余种鱼类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形成、受精生物学及早期发育等的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结果之总结。内容包括卵子和精子的发生与形成、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受精生物学、胚胎与器官发育、性腺中非生殖细胞的结构等。 除文字描述外,《长江上游鱼类生殖形态学》提供显微和超微结构图片1000余张。 《长江上游鱼类生殖形态学》可供从事鱼类学学习、教学、研究和鱼类苗种繁育等的生产实践人员,以及从事水生生物保护与管理等的相关人员参考。
戴好富、梅文莉主编的《世界沉香产业》在实地 考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沉香概述、沉香种植业 发展状况、沉香人工结香技术发展状况、沉香的贸易 市场及产业发展相关元素、沉香产业发展中的所遇问 题及建议、沉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等方面进行归纳总 结和讨论,对沉香产业和市场进行全景式扫描,以供 相关沉香从业者参考,以期为沉香产业的发展与可持 续利用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神秘的沉香走近百姓, 贴近生活。
《江苏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对江苏省淡水水产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通过调查,详细记录了江苏省淡水水产保护区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类群、优势种、密度及生物量等及其时空变化,并对鱼类种类及生态食性类型、鱼类群落的时空特征、鱼类优势种及多样性、单位努力捕捞量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结合多个相关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了鱼类种群的生物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阐明了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经济性性、合理性。本书目的在于了解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其种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关系,为当地渔业资源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本书记录了全国沿海渔 港建设历程,即1990年之 前、1990-2002年重点扶持 了83个群众渔港、2002- 2015年投资建设沿海中心 渔港、一级渔港, 十三五 期间开展渔港升级改造和整 治维护项目的建设, 十四 五 期间开展渔港经济区试 点项目的建设,介绍了沿海 渔港等级和分布情况,归纳 总结了全国沿海渔港建设成 效,梳理收集了各省份渔港 建设情况和相关数据,绘制 了渔港分布图, 本书选 取有建设示范效果及技术创 新亮点的渔港建设实例进行 分析介绍,穿插渔港规划图 、实景照片、建设期或运营 期照片,体现出我国渔港建 设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 国外渔港建设经验及启示, 提出我国渔港未来发展方向 及科技需求。
本项目为农业部“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哲罗鲑是大型凶猛性鲑鳟鱼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哲罗鲑人工养殖及种质保护》是一部有关哲罗鲑科研工作的原创性专著,主要依据近 20 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哲罗鲑养殖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参考 外的研究资料,系统概述了哲罗鲑的分类地位、种类和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以及生物学特征、性腺发育、消化系统、人工繁殖、人工养殖、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遗传资源开发、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资源增殖放流与评估等研究内容。
本书在理念、结构及撰写方式上,与传统的专著有较大的不同。,全书从已有的成果中进行提炼和加工,在编排体系上优选行概述,再根据逻辑顺序编排相关研究论文全文或摘要,为了体现近期新进展,部分未见刊的研究论文也
作者经过3年实地调查及40年鱼类标本采集积累,通过制作鱼体原有的形态标本,利用现代的高清摄影技术进行拍摄,并标注鱼体大小的比例尺,对鉴别特征特写放大,展示鱼体全貌,以图片形式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本书共收录42科338种鱼类的标本照片,以图谱展示广西的淡水鱼类资源,并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等相关信息做了简述。本书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 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分类工具书。 本书可作为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工具手册,供鱼类学初入门及业余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者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