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两个骠骑兵》以军旅为主题,主要描写了十九世纪俄国军旅生活中的贵族,传达了作家对贵族、对军旅生活的思考。
《地铁2034》讲述了从2033到2034,地铁依然是人类后的避难所。 核战让世界变成一片废墟,新生物获得了地球的掌控权。后的人类躲进地铁,为了生存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国家;又为了生存,对内或者对外作战。文明渐渐变成回忆,谎言丛生,危机四伏。在这样没有明天、没有理想的世界,却仍有人心怀信仰与对生存现状的质疑。 当意外再次发生,强大神秘的猎人和见多识广的荷马一头扎进充满危险的地铁丛林,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却发现了关乎人类存亡的惊天秘密。当拯救和毁灭相纠缠,当怪物和人变成自己的一体两面,人们要怎么拯救自己,拯救人类? 当整个星球都在死去,我们还能为世界留下些什么?
本书系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房子》《克切列托夫卡车站事件》《为了事业的利益》《右手》等9部作品。《伊万·杰克索维奇的一天》是索氏的成名作,发表于1962年,曾经在得到赫鲁晓夫首肯后得以发表。小说叙述了“伊万·杰尼索维奇·舒霍夫”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魔法师》是小说大师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名作品《洛丽塔》的前身,按作者本人的说法,“魔法师”的书名预示了《洛丽塔》“着魔的猎人”的主旨。在小说中,“魔法师”也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向寡妇求爱,为的是要接近她的女儿,终用变戏法式的手段,把欲望变成了童话般的梦,从而创造了和《洛丽塔》截然不同的结局。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其中的人物没有名字,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有着异域风情,而《洛丽塔》则以人称详细说明了小说各要素的来龙去脉。即使撇开和《洛丽塔》的关系,《魔法师》仍然是部有趣的作品,值得一读。同书收录纳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导读文章。
《赌徒》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欧之行印象下写的作品。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阿历克赛,作家自己这样写道:“我要描写一个率真的性格,而且是个素养颇高,但在各方面又尚未定型的人……但是主要的关刍在于他把全部的生命、精力、狂热和勇敢都用到轮盘赌上了。他是个赌徒,介不是个简单的赌徒,正如普希金的悭吝骑士不是个简单的悭吝人……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诗人,但问题在于,他又为自己的这种诗情感到羞耻,因为他痛感其低下,尽管敢于冒险的要求又让他觉得自己高大。整篇小说就是讲述他如何连续三个年头流连于轮盘场的。” 《赌徒》值是一读的别一个原因是其中留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生活经历的极深的印迹。阿历克赛和女主人公波琳娜的爱情波折折射了作家和他的情人阿·苏斯洛娃之音质复杂关系。陀思妥耶夫斯
《一生的故事》是俄罗斯杰出的抒情散文小说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的代表作,帕氏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诗的意境,给人以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曾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三十年前帕乌斯托夫斯基就以《金蔷薇》一书蜚声中国,至今还为人所津津乐道。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的《金蔷薇》就是《一生的故事》,是《一生的故事》的一部分,因为这两部作品有不少共同之处。《一生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纪实长篇小说。因为作者本着“讲真话”的原则进行创作。所以,《一生的故事》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是一部“一切服从事实的真正自传”。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尤其是文艺界的状况有着重大的认识价值。作品保持了帕氏一贯的风格,叙事娓娓道来,文笔清纯而富于诗意,耐人品味,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一读的好书。
本书收入了巴金翻译的《门槛》和《叛逆者之歌》两本集子的内容,所表现的都是革命者献身的热情和无畏的精神。《门槛》中的文字叙述的都是旧俄新女性的姿态,时代远去,但她们为了争取知识和自由而付出的生命和热情却是永远打动人心的。《叛逆者之歌》是十二首革命者的和关于革命者的诗歌,巴金说:“我的译文虽然十分恶劣,但原著确实是血和泪的结晶。我自己被它们感动过,希望别人也受到它们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