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戏剧艺术事业发展到现代,运用千姿百态、争奇斗胜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反映人们在社会中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形态和往来关系,表现不断前进的思想,追求和幻想。把这些各有特点的现代剧作,广为搜集,编选出版,介绍给我国渴求前进的戏剧界,是一项急需的、大有裨益的工作。 我们在发展本国的戏剧艺术时,必须借鉴别国的戏剧成就。用戏剧形式所反映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前进动向,戏剧形式的改进和剧本的写作技巧,都可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这套《外国当代剧作选》的编辑任务是一项比较繁复的工作,希望能得到广大戏剧工作者和读者的协助,以臻完善。
本书主要内容有总序、序言、西西里柠檬、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亨利第四、寻找自我、给赤身裸体者穿上衣服、高山巨人等。
日本戏剧通常在色彩、形体、音感和动作方面充满了独特的美,但是我们由于有时并不能了解戏剧情节和场面,归根到底还是接受不了。但是人类的戏剧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证实了“共同点”的存在,也就明确了彼此的“差异”。作者河竹登志夫在本书中探讨了日本传统戏剧如歌舞伎、能乐的美感,并从舞台布置、音乐、表演、道具等方面探讨真正的日本戏剧的美。
《李润杰曲艺作品集(套装上下册)》作者李少杰编辑整理了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润杰先生创作、表演过的快板书作品80余篇,以及李润杰先生创作的西河大鼓、相声、竹板书等其他曲种的作品6篇,并在每篇作品前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学习快板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极好的教材。上册主要包括李润杰先生生平简介及李润杰先生创作、表演过的故事类作品,如飞车炸军火、劫刑车等。下册收录了李润杰先生创作、表演过的颂词类作品等,如唱前线、海河赞歌等。
本书探讨的是徽州作为一个区域,其文化与戏曲发展的关系问题。徽州与戏曲只是一个个案,它所显示的是一个拓展戏曲史研究和区域文化史研究的新的视野,那就是区域文化与戏曲发展的互动关系。首先,从戏曲生态来看,区域是戏曲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土壤,中国戏曲是在一个个的区域流传和发展的,众多的区域构成了“中国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在元代,北京,北方的大都和平阳,南方的温州和杭州,都是戏曲繁荣的区域土壤;到明清两代,苏州、扬州、北京、南京,都是戏曲艺术活跃的中心地带。其次,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区域文化的土壤上,绽放的戏曲艺术之花也午姿百态。再次,戏曲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不同区域文化的因素往往成为推动或制约戏曲发展的因素之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旨在从品特早年经历所形成的双重视角入手,探讨其戏剧创作的内动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品特戏剧主题和风格上的双重性特征,从而最终阐释品特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独特地位。
《古代戏曲美学史》一书,在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探索中国古典戏曲美学思想及其发展规律,是研究戏曲美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侧重探索了我国历代有关戏曲美学的观点、范畴和论断,对从上古时代有关民间巫术歌舞和优戏的初级审美观念,直到清代中叶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清代地方戏诸多审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