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套五册,按魏晋和唐、宋、元、明、清朝代划分,讲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传世作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甚至免费在网络上公开藏画电子图像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藏品及关于藏品的研究成果,过去深藏于皇宫内府、文人书斋中的画作纷纷呈现在普罗大众的眼前。然而,面对一幅古画时,我们会不禁发问:这幅画是谁画的?什么时间画的?画了什么?是画给谁的?为什么这样画?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画作中,解答一切的出发点便是阅读绘画,想要解读中国书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本套书就是对中国历朝历代经典书画作品的解读,以图解的形式引导大众读者从一件作品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角度来阅读经典的绘画作品。
《那年,那画:赵延年先生二十世纪30至60年代作品发表收藏集》是由沈键编著。编入书中的是我国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赵延年先生二十世纪30至60年代作品发表出版物,是从近300多件藏品中精选出来。《那年,那画:赵延年先生二十世纪30至60年代作品发表收藏集》主要内容包括重回重温——读《那年·那画》;30/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合作、集体创作;附录;编后。
《老树画画:四季集锦(套装共5册)》包含《春·醉花阴》、《夏·摸鱼儿》、《秋·梦行云》、《冬·忆旧游》、《2018老树画画笔记本》共五册。《老树画画:四季集锦(套装共5册)》:《春·醉花阴》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不知何时吹起的春风,莫名地温柔了身边的事物。在这个逐渐欣然起来的好光景里,好看好的事情,莫若和老树一起,看尽这一春的繁花胜景,在所有的等待中,不负期待,恰逢花开。《夏·摸鱼儿》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悠悠夏日长,和老树一起,把扇引微凉。一方荷塘,一片柳荫,一朵雨云,一口甜瓜……《秋·梦竹云》天高云远,山明水净,又一个凉秋,这一季,我们与老树一起听风看云吃茶。任随秋风十万山,只心存一个闲梦,独自一人,有黄叶作陪纷飞于空山里;秋雨一场,有云作伴行于闲梦中。诗与画问,皆成诗意,皆是自在
自20世纪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先生揭橥国画革命的大旗,“折衷东西”,吸引外来技法,融会中西之长,创立“岭南画派”。这一画派就始终以锐意进取为己任,以会通革新为特点,广大门户,独领风骚。而其第二代传人更是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岭南画派的传统。关山月先生,在群星璀璨的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中尤负盛名。他重视传统继承,更注重构图、章法、笔墨、色彩上的推陈出新。关山月一生足迹遍布塞北江南,海内域外,其作品内容新、立意新、笔墨更新。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始终秉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将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创作实践、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之中。关山月极大地拓展了岭南画派的技法和精神,他也用毕生的实践和努力,推动了整个中国画坛的
本书的内容为艺术史研究成果,全书通过剖析学术界就中国外销画研究之种种问题,以及当前海内外就此研究的状况,反映外销画是跟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多重关系的艺术品。作者研究十八至十九世纪外销画的发展史,从侧门展示了中国外销话在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本书对我们了解近现代外销画的发展和贸易有较大帮助,对从事近现代艺术史研究人员来说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作用。
《金冶美术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名师典存》是一本美术文集,搜集了作者将近半个世纪的期刊文章、书稿。内容有对油画创作、实践的探讨。有对油画教育的思考和前瞻。体现了作者在油画实践和教育上的建树。反映了老一代美院人,对美院油画及中国近当代油画发展所做的贡献。
引首一开为清代书家王文治题“石田先生东庄图”。 《东庄图》是沈周非常重要的一套成体系的绘画作品,是特别为他的好友吴宽所创作的精品之作,画面题材表现的是耕种、读书之乐,这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东庄是吴宽祖上遗留下来的别墅,属于吴家私家园林。这套册页中很多景点,如鹤洞、竹田之类都是很典型的苏州园林式景观。园林的景观,所谓“看似天成,实乃人工”,是造园者因势对自然的再创造。这套册页很好地处理了实景和再创造间的关系,既有江南园林景致优美的特征,又有画家自由想象创作的成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堪称中国历代绘画册页中的经典之作。 《东庄图》画面展现出了一幅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桃源般式的世界,有的悠然惬意,有的高旷明豁,有的深幽清雅,生动地体现了园林景致的优美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