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十二生肖图,在民间绘画里常见,在文人画里少见。这不只是因为文人画家不悄于此类“俗”的题材,也因为十二生肖很难画,需要有塑造12种动物的能力。但民间艺术家作十二生肖,能求其像似未必求其生动,即求其生动也难以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能造型生动又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者,非具有出色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不可。 本书12幅小画均以水墨为主,略施彩色,其中多数配以相应的景物,如蛇配草,牛配柳条,鼠配花生,兔配桂花,羊配柏枝,猴配寿桃,狗配大门,猪配栅栏;少数如虎、马、龙、鸡则什么也不配,反而显得它们更雄健有力。
《意大利歌曲108首(下册)》全面地介绍从16世纪末到现代这400年间不同时期,风格徊异的佳作,从风格纯正最能体现古典美的早期歌曲一直到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拿波里民歌。这样编选可能有助于音乐学家们理清意大利歌曲400年来的发展脉络,也便于作曲家们了介意大利歌曲如此受到各唱家的青睐和人民的普遍喜爱的原因,从而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潇湘白云图》纸本墨笔,纵29厘米,横341厘米。图仿米芾笔意,以墨韵幽雅;意境深邃取胜。用略为夸张的笔法去捕捉流动的大气,描绘多变莫测的云烟雨,使得绮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有直观表现的色彩。n 《荆溪招隐图》纸本墨笔,纵26厘米,横93厘米。画卷上,山水清丽,恬静安然,一派文人隐居意象。线条和墨色的效果在这里是平面的,从右向左看时,山体连绵,但场景又没有固定的视点。n
以绘画为窗口,向世人展示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之间相互承载、彼此影响的紧密关系。这既深刻地反映了造园艺术的实践,也显示了当代园林研究的新视角,即以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寻绎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这对园林这门综合艺术的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水墨欢歌少儿水墨画表现与作品赏析》为《赢在美的新起点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水墨画的发展、工具材料、表现形式、语言等内容,还系统介绍了水墨画的用笔、用色、用墨等技法,从认知感悟、作画的步骤等方面将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一进行解析。该书打破少儿水墨画的传统教育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程式束缚,更注意对少儿进行美的敏悟和感觉的持续,有利于儿童的创造性向更广阔的审美领域发展。
上海博物馆是我国综合类博物馆,其中书画是其重要藏品,也是其特色之一,该馆藏有许多历代中国书画家的艺术珍品,有得甚至为海内外孤品,是研究书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收藏单位,该馆还有诸多研究书画的专家,出版了许多关于此类的学术书籍,是具有极高的性和学术性的单位。
内容简介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被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收养,故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晚岁常署大痴学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烦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口天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此图是画家晚年居住在浙西富春江时,为友人谢无用道士(画上题字称“无用禅师”)而作的。此画大约在元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
中国画家在很久以前就把“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称为“四君子”,奉为君子美德的象征。例如春兰、夏竹、秋菊、冬梅既可以描绘四季的变化,又把文人画家们的情感寄托在“四君子”中,同时也是朋友、文人间交流的手段。菊花在严寒即将到来的深秋开放出独具香韵的花朵,作为象征长寿和高节的植物,菊花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墨菊中,凝聚着画家高尚而质朴的精神。在学习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特别是水墨画的初学者,一般认为从“四君子”入门是的。用竹学习直线的配置和组合,用兰学习曲线的构成。学画梅花可以联系到其它树枝和树干的画法,学画菊花和叶的构成就可以画各种各样的花草了。通过画“四君子”我们可以体会和掌握笔的使用方法和运笔的方法,就是说把用笔的基础学到手的同时,也就对中国绘画的根本是墨及墨的浓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