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就是运用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形象创造。展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精神修养的美。艺术家之所以被人尊为艺术家,就因为他具有为别人所没有的这种能力和修养。陈方既编著的《书理思辨》内容包括什么是书法艺术、书法为什么能成为艺术、书法形式的本质特征、怎样理解书法与现实的关系、书法美表现在哪……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吴山明先生是当代颇负盛誉的意笔人物画家。1941年生,浙江浦江人。现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西泠书画院副院长。青少年时期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国画系接受了九年的基础训练,功底扎实;而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融会梁楷、徐渭、任颐、吴昌硕、黄宾虹等历代大家的技法特点,并结合写生和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现代浙派人物画的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吴山明先生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画坛率先提出了“意笔线描是意笔中国人物画的基础”这一崭新的艺术主张,否定了“工笔为意笔基础"的传统见解,对意笔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集所收一百十七幅作品和《意笔线描人物画简论》一文,反映了吴山明先生在意笔线描人物画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成果,它对于当
任伯年自幼聪慧,10岁跟其父任鹤声学画人物肖像画。后又效仿费晓楼学画。《任伯年绘画图典·人物卷》选编作者的花鸟和人物作品二百余幅,一函两册,分为花鸟卷和人物卷,供广大画友欣赏。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线描可谓是中国绘画的基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线描不仅可以打下绘画坚实的基本功,而且能够培养对事物的美的感觉,增加耐心,从画笔的一横一竖交错间表达出物体的形态,提高素质与修养。
本书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美轮美奂的中国文人史。所收录的一百儒士皆是严格依据传记、史书的记载,选取历朝历代(至辛亥革命止)对中国历史广有影响的儒士,用散文笔法塑造人物形象,依史实评价其事迹行止。读之能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特别难得的是,画家卢延光的绘图一改以往“儒士图”百士一貌的弊端,在表现手法、构图和点、线、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赋予了这一百个文人以栩栩如生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