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绝版木刻的本源问题思考,立足绝版木刻属痕迹美学范畴,大胆创新,提出新的思考及研究的命题,如:“绝版套色木刻艺术语言的当代性”、“木刻工具的改良与创新”、“技法的多样性和综合表现”,寻求更大力度的突破,以适合当代艺术发展的模糊性、自由性、个体性。另一方面积极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绝版套色木刻的创作教学与科技发展共同走上相生相长的人类共生文明旅程,让课程研究置于艺术探索的前沿阵地,扩大思考和探索的范围,如“计算机与新的视觉空间”、“数码图像的运用”、“运用计算机作画面的分层与重组”。力图从新印痕语言和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两个方面,进行绝版套色木刻的深入研究,丰富创作和教学的学术内涵。 云南艺术学院绝版木刻课程的发展,得益于版画系几代教师薪火相传,一直继承着认真治学、真诚
中国画正值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有关中国画家及其作品的出版物也赶上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在各种画家的集刊中,以画家的出生年代作为选题的依据,并将选择的焦点在同一年代的佼佼者身上,不失为一种新的构想。古语既云“江山代有人才出”,也不为人们理解时间上的“年代”和艺术上的一“一代”人才的特征提供了集中的视角,更何况收入此音质画家已经在这些年的展示、传播和评鉴中一路经历学术检测,得到了画坛的基本共识,也不断受到了社会的注视。再次将他们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在一起,当能看到一种整体的“代”的气象。 中国画时逢发展机遇,也面临梓的问题。在我看来,外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价值观对艺术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国画在基础上平整体升高的同时又大面积瞳向世俗;内部的主要问题是画坛学术标准的失衡、放松和丢
中国美术学院在建党90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有的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有的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场面,有的歌颂了各族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选编了部分师生校友的主题作品图片,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老屋有几扇北向的窗。窗外,清水河拐了一个大弯向东流去,下游数里之遥便是杜甫草堂。月初升,河水泛着清辉静静地流淌着,岸边的竹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眼里闪烁着的,除了天边的疏星,还有暮霭中的万家灯火。倏然一声轰鸣从屋顶掠过,那是降落中的归途航班。 访谈、水墨、逝水流年·包裹的秀色B系列、油画·生命乐章、梦象·逝水流年系列、线描、逝水流年·包裹的秀色A系列、雕塑、似水流年·玄象系列、梦象·情景系列、梦象·系列等。
本书编撰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各朝代洞窟壁画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共筛选、复原敦煌莫高窟各朝代壁画代表作品232幅。内容涵盖了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经变画,朝代历史跨越一千多年。壁画集中表现了中国古代工业、农业、商贸、驮运、民俗、宗教、艺术等各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变迁。从艺术角度看,这些壁画有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图案、建筑、乐器、舞蹈、服装、饰品、人物发髻等,画面内容特别丰富。
敦煌壁画享誉中外,而本套丛书所收录的这批以绢画为主的作品,无疑是对壁画非常有益的补充。即如《西域绘画3》所呈现给观者的这些菩萨画像,壁画当中本来完全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绘制图式,而且有的作品从表现规模、场景布置上还要胜过尺幅相对狭小的绢画。但是考虑到绢画特殊的材质与绘制手法,加上其于藏经洞封存千年,我们便不能不对敦煌遗画另眼相待。尺幅小,易于绘制,所以绢画往往由画师们在专门的画室完成,自然敷色、用笔上较之壁画更显用心。 封存千年,不见阳光,拥有保持原初效果的环境,所以当我们痛心于有些壁画遭受自然剥蚀风化时,再来一睹色彩如初、华艳夺目的绢画,定会是另~番感受了。正是因为如此,今人研究敦煌绘画艺术,必须将绢画、壁画两类作品从多方面做出更深入的比较、印证,方能取得较为完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