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书家,不可计数,有案可查且成就突出者也不下千余人。为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出他们的历史原貌,反映出不同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他们之间的师承渊源、书派影响等特征,以便给书学研究者、鉴藏者和广大美术工作者提供一种更为方便迅捷的简明资料,特撰述编制本图表。 以往有关论述中国书家的情况,多以纯文字的形式予以表述,有的更是长篇大论,词不意逮,似很难找出一些有规律性且条理清晰的文脉。尤其是当你迈步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等美术场所,见到某一书家的作品,急需查核有关这位书家的出身、名号、籍贯,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技法、个性、风格,乃至师承、书派时,就会想到手头应备有一本简明的参考图表,惜至今未曾见过。而此图表的编辑出版,无疑是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因本图表不但清晰
《卢中南楷行隶三体成语》友朋友如选临其中某则成语创作大字作品时,可将出典作为边款或小字跋文。写楷书小字时,也可将出典一并作为正文。从《卢中南楷行隶三体成语》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卢先生20年前的楷书面貌,也可见到他少有的行书和隶书风采。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墨池编(套装上下册)》二十卷,宋朱長文撰。長文,字伯原,號潛溪隱夫,兩浙路蘇州吴人(今江蘇省蘇州市)。朱氏富於藏書,博通經史,勤於著述,至老不輟,有《春秋通志》、《吴郡圖經續記》、《琴史》、《續書斷》、《樂圃餘稿》等多種著作傳於世。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墨池编(套装上下册)》係朱氏選録前人論書專文而成,全書分爲字學、筆法、雜議、品藻、贊述、寶藏、碑刻、器用八門,‘每門又各析次第,皆引古人成書而編類之,蒐輯甚博,前代遺文往往藉以考見’。(《四庫提要》)仿《法書要録》之例,‘而益求廣博,每卷末或篇末,時有評論,俱極精道’。(《書畫書録解題》)歷代筆法、品鑒及碑刻、文房之論,彙集於斯,提示門徑,昭示成就,堪稱書史經典著作。 本次校理,以寶硯山房本爲底本,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 1981 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 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 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 现代书法探索展”、“’95 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 杭
查詹事名查升(一六五○——一七○七),清顺治、康熙间人士。浙江海宁人。字仲韦,号声山。慎行族字。康熙戊辰进士,累官少詹事。工诗词,书法宗董其昌。汪杨宾《在瓢偶笔》曰:[声山一本于董,而灵秀亦相似。]着有《澹远堂集》。方苞为其作《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查公墓表》。《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有传。 查升此临本笔致极为灵动飘逸,紧紧扣住一[秀]字铺展开来,结字上基本忠实于原作,再现了王字的那种洒脱自然的风神,书写时的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避免了原作集字的局限,显得浑然一体,仿佛天成。查升用笔极为精熟,几无败笔,笔势往来绵绵不绝,上下贯通,左呼右应,极尽笔墨之妙,婉而通,通而灵,灵而妙,妙而神,有赏心悦目之感诚非虚言。写王字的难度在于灵动中要保持一份沉着,自然要存有几分谨严,飘浮轻
《十七帖》基本反映了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技术层面,以及流美的、俊逸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状态。当然,其间也包含着王羲之个人情感、艺术取向等诸多内在要素。知而后行,在学习和研究《十七帖》时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了解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与十七帖的关系,而并不是就字论字,就技法而论技法。对《十七帖》的解读应该是一个融通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分析过程。在这个“整体”的关照下,才有可能读懂《十七帖》,才能在临习时辅之以更为准确的方式方法。
《我读日本书法家》是以历史为序发表的日本古代书法家的评论结集。这部日本书法史是由一位位书法家传承而成,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从日本真正文明的大和时代的圣德太子为始,至日本的明治维新为终。通过对一位位书法家的个案研究,达到对整部日本古代书法史以辩证地视,和风书法、假名书法得以有序呈现,中国书法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以全面展现,给予后世书法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和借鉴。
本书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篇,从著者介绍、版本源流考述、正文注释、白话文翻译、书学思想评述等方面作立体的研究。尤其是版本源流考述,要求注评者尽力查考、明辨其源流与优劣,并在注释时,随正文附校勘记,对其各版本间的异同作出真伪、优劣之评议,并提出自己的明确判断。对于注释,则注出该词句的本义与引申义,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之准确词义,必要时以按语的形式对该词句表达之意的历史渊源与影响作出评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该文旨趣。
20世纪中国书法经受着凤凰涅槃式的变革历程。本书汇集了这一变革时代的书法理论思维主要成果,主要从书法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包括对研究课题、思想理路、价值标准、阐释方法的选择运用,足以构成连贯立体的景观,体现了继传统书学的灿烂光辉之后而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诸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