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晋唐五代宋元古书画是中国无比灿烂的古文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审美,是一个民族的眼光、智慧,不可等闲视之。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 如果在审美上先行一步,就会在文化上占得先机。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中国悠悠千载的优秀古书画,是国之瑰宝,是大国实力,其意义和影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的。本书收录具有代表的晋唐五代宋元山水、书法作品,将审美引入古书画的鉴定过程,主张应认真看画,看懂画,从审美的角度和方法揭示作品的内在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本书以具体作品的列举来说明审美至鉴定的统一过程,是古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荐读图书。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近代印坛点将录》是著名学者王家葵先生用前代“点将录”体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的文集。体例因旧,言语文白相间,辞采雅致有理趣。多涉及文献典章,虽是轶闻掌故亦有据可踪。月旦人物,观点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有如应响。整部书是有章法和妙得的。
“朵云琳琅丛刊·巾箱帖馆”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 碑帖,并甄选 底本,以“袖珍本”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本次刊印欧阳询楷书四种所选《九成宫醴泉铭》为龚心钊旧藏宋拓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为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皇甫诞碑》为朵云轩藏明拓本,四碑均为欧阳询楷书代表作品。
《我心匪石:黄君书法集》汇集的书作,仅是现存书画作品的极小部分,旨在突出展现板桥[六分半书]的艺术风格。他运用草书笔调,写出较重的书体,并且件件风韵各异。
本丛书特点 1.依托人民美术出版社优秀品牌,通过对作者及出版内容的甄选,力求 全面展现今日书坛中青年书法名家艺术风貌,推动书法理论研究及创 作实践的深入发展,为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书法审美标准,提供可资借鉴 的当代范本。 2.采取图文混排、图随文走的排版方式,打破一般作品集图文分立的传 统面貌,使书家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创作实践的展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在文字内容的择取上力求避免古调重弹、人云亦云,切实反映书家独到的 观点。
本书辑入沈乐平先生2017年至2020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所创作的篆刻精品一百余方,内容丰富。其创作风格涵盖了古玺、汉印、流派印以及各种创新思考的实践,每方篆印相对应以书法创作,充分体现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学术思想。
人美书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018年重点推出的书法碑帖类图书,近期将陆续面世。全书采用大八开彩色印刷,由名家主编,选本精良、图版清晰、释文严谨、技法权威、印装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