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苏帖》又名《宋苏东坡公帖》,凡三十卷,南宋乾道四年汪应辰辑刻于四川成都。帖中所收集的苏氏书作,内容丰富,包括诗、文、书简、临古等几种,且楷、行、草兼备,几无一伪作,为我们全国研究苏氏生平提供了很多的宝贵资料。
本套碑帖精选历代碑帖,纵观中国书法史,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之用。碑帖清晰的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的原貌,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的结合,是广大临习书法者的之贴。
汉《张迁碑》,在汉隶中以雄健工整而著称于世,全名《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此碑高约二七O厘米,宽约一一五厘米,碑阳十五行,每行四十二字,碑阴三例,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此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藏于山东泰安岱庙。此碑隶书雄健有力,淳厚拙朴。用笔以方笔为主,转角方圆兼备。结体平直奔放,扁平匀称,虚实有致。线条丰富生动,如龙盘虎踞,气壮山河。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曾评价此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无疑此碑为学汉隶的极好范本。我社编辑出版的《西泠印社法贴丛编》,均取原迹或尽可能的拓本和复制品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于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气质。
《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行书系列17: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分为四个单元。在“单元《圣教序》基本点画的变化”中,解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点画的变化。在“第二单元《圣教序》偏旁部首的变化”中,解析了《圣教序》中偏旁部首的变化。本单元列举的偏旁部首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在“第三单元《圣教序》结字的变化”中,从轻重有度、笔画连带、点画省减、疏密得当、参差错位、体势欹侧、避就揖让、行草杂糅、态势自然、同中求异十个角度对《圣教序》结字的变化进行了解析。在“第四单元原帖赏读”中包括《圣教序》全帖及释文;全帖均为精选善本,并进行了放大。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特藏,梁启超旧藏碑帖精选之一。该丛帖所选的都是梁启超所作的名碑名帖,且拓工精良,尽量取明拓或清乾隆、嘉庆拓本;还有梁任公自己的跋文,取其文史背景。丛帖既有利于书法爱好者学习古代经典之用,又有利于嗜金石碑版文献者参稽辨证;更有利于对梁任公其人有研究兴趣的学者开拓视野,了解新史实。本帖为瘗鹤铭。此摩崖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五一四),原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后山崩石坠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陈鹏年募工挽出五石,砌入定慧寺壁,现藏焦山宝墨轩。华阳真逸撰,上皇樵正书。此为割裱本,计二十二开,高三十厘米,宽十六厘米。梁启超题签。钤:“任公”、“乙卯”、“饮冰室藏”、“焦山僧鹤洲手拓金石”、“启超私印”、“寿如金石”、“千石公庆寿之宝”、“帖祖楼”等印。此
白蕉(一九〇七-一九六九),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本姓何,名馥,又名法治,字旭如,别署复翁、复生、云间居士、无闻子、虚室生、北山公、不入不出翁、天下懒人、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精书法,能诗文,亦擅长画兰。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曾主编穴人文月刊》,着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白蕉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颖异卓绝,毕生倾心翰墨,锤情弥深,早岁便饮誉海上,时人以“才子”称道,是二十世纪帖学书法的杰出代表,与沈尹默、潘伯鹰先生以书法驰名海上,并称“书坛三杰”。其书法始从唐欧阳询人手,出入晋唐,宗王羲之、献之父子,笔法清逸灵动,结体洒落天成
《礼器碑》为汉隶碑刻,全称《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亦称《修孔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建于山东曲阜孔庙。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16行,行36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礼器碑》对《礼器碑》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的常识做一简介,并结合相关字把临习前对基本笔画的认识做一总结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