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全称《高句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四一四)刻。清光绪初年于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市)出土。碑纵六百十二厘米,横一百八十五厘米,隶书,四面环刻,计四十四行,行四十一字。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该碑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历来为史家所重。 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其书方整纯厚,道古朴茂,用笔多属圆笔,藏锋逆入,沉着古厚。结体开阔端庄,丰满匀称,不拘泥于细处,而注重整体的浑朴静穆,自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之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若高丽故城之刻,新罗巡狩之碑,启自远夷,来从外国,然其高美,已冠古今。” 今将此碑旧拓本影印出版,以飨
《历代名碑名帖集字丛书:怀仁集王圣教序集字》是由吴震启先生从历代文学经典里面挑选的,广大读者朋友耳熟能详的、且书写频率较多的碑帖,将这些碑帖集合成对联、扇面、中堂等书法传统幅式,供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原版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沙门怀人丛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为北宋后期拓本,经张应召、史贻直等收藏。国家一级文物,极富收藏价值。《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的特色有:彪炳书史赫赫名作,临摹鉴定无可或缺,完整收录珍本碑帖,逼真再现原刻原拓细微神采。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宋拓淳化阁帖卷十》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若是拓本,对所择选版本稍加说明)、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互相翻印,没什么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本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是最大限度还原作者最具特色、最高水平真迹——选取尽量清晰的原作,唐摹本或最佳拓本,最大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等慈寺碑》又称《等慈寺塔记铭碑》,因碑额刻有阳文篆书三行九字“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故此碑名以此而全称之,今相沿成习简称为《唐等慈寺碑》。碑文书法规整俊秀但不靡丽浮华,有规矩而不僵化,笔画流畅而不轻飘油滑,既有北碑遗意又初具唐楷风范,保持着隋碑的基本特色,结构严谨,行笔健劲,剥蚀极少,可为实用书法之范本。此碑是唐太宗诏命于交兵之处、为阵亡将士荐福所刻立的七碑之一,故其历史文物及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中国书法技法基础教程·楷书技法大字帖:颜勤礼碑》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所有集字为主体,对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着重精讲了临习过程中要注意的技法要求。二是在技法点拨的同时,以图示的方法辅以各范字笔画的运笔走势轨迹,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易懂、宜教易学。通过直观明了的读帖、临摹,帮助学书者较容易学习书法名家、大师书法技法的主要手段(笔画技巧、结字、章法等),领悟范字的法度和神韵,以提高书法基础训练的效果。
此碑全称《高句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四一四)刻。清光绪初年于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市)出土。碑纵六百十二厘米,横一百八十五厘米,隶书,四面环刻,计四十四行,行四十一字。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该碑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历来为史家所重。 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其书方整纯厚,道古朴茂,用笔多属圆笔,藏锋逆入,沉着古厚。结体开阔端庄,丰满匀称,不拘泥于细处,而注重整体的浑朴静穆,自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之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若高丽故城之刻,新罗巡狩之碑,启自远夷,来从外国,然其高美,已冠古今。” 今将此碑旧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
《广武将军碑》亦称《广武将军张产碑并阴侧》、《立门山石祠碑并阴侧》、《张产碑》。苻秦建元四年(369年)刻。碑高一百七十四厘米,宽七十三厘米,厚十厘米,四面刻字。额书“立门山石词”五字,碑阳十七行,行三十一字。字体在隶楷之间。明代末年发现后不久便流失,据清干嘉时期的《金石记》诸书记载,此碑存于陕西宜君县,多年求之不得。民国九、十年间,重新发现于陕西白水县南彭衙寒崇寺。一九七二年入藏西安碑林。
吴大澂(1835-1902),晚清学者、金石学家、书法家。初名大淳,避清穆宗讳而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他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著有《愙斋集古录》《古籀补》《恒轩吉金录》《权衡度量考》等。《清史稿》卷四百五十有其传。 吴大澂精于小学、考释古文字,亦工篆刻和书画。其篆书最为。其篆书将小篆与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篆书《孝经》卷为纸本,还有《吴愙斋先生篆书白鹤泉铭》,皆是以金文、古籀文字化入许慎《说文解字》之小篆结构中,用笔参行书笔意,轻松娴雅,结构严谨,从容绰约,章
本书收录了清以前官修地方志书所未收录的碑文,这些碑刻资料,大多保存在旧衙署、学宫、庙宇、寺院、园林、码头、井泉、亭塔和会馆公所等处,是珍贵的历史物证。 《广东碑刻集》的编辑工作始於1980年,为了配合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研究而展开收集工作,其后广东省各市县进行文物普查,着手编纂市县文物志,这大大方便了《广东碑刻集》碑文的收集、整理和采访等工作。《广东碑刻集》收录的原则是清以前官修地方志书所未收录的碑文,为读者提供手宝贵资料。 本书除收录碑刻外,还收录部分对研究刻市、县历史有价值的摩崖石刻,此外还收录鐘鼎铭文,其目的也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宝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