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上海职业教育的蓝皮书,集合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第三方的立场和视角来记录、透视、研究上海职业教育问题。全书以总报告为纲,专题点睛,案例佐证,呈现上海职业教育年度发展全貌。全书共分为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报告、上海职业教育专题研究、上海职业教育实践案例和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事业报告四个部分。
《元赵孟頫书妙严寺记》收录了多篇赵孟頫的楷书书法作品。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俯奉敕撰并书篆,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谧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俯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俯为文并书臣孟俯预议赐谧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既奏有旨于义甚当谨按师所生之地。
行书集楷书的平易性和草书的流美性于一体,一直是书坛的宠儿,备受书家和大众的喜爱。《行书掇英》丛书精选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等的行书代表作,精编精印,是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的上佳范本。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清道人所临之《毛公鼎》大抵与《散氏盘》时间相近,面貌一致。金文拓本字小,难于临摹,平日所见如吴昌硕临本多出于己意,罗振玉篆法谨严。李氏临本气韵高古,朴拙中有天趣,现将两种金文临本分别出版,以期对广大金文爱好者有借鉴与研究之益。
清道人所临之《毛公鼎》大抵与《散氏盘》时间相近,面貌一致。金文拓本字小,难于临摹,平日所见如吴昌硕临本多出于己意,罗振玉篆法谨严。李氏临本气韵高古,朴拙中有天趣,现将两种金文临本分别出版,以期对广大金文爱好者有借鉴与研究之益。
行书集楷书的平易性和草书的流美性于一体,一直是书坛的宠儿,备受书家和大众的喜爱。《行书掇英》丛书精选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等的行书代表作,精编精印,是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的上佳范本。
《华夏万卷:欧阳询楷书水写放大版·九成宫碑》内容丰富,全书内容除精选出原碑帖中范字外,还选用原范字的偏旁、部首,运用计算机设计组合拼集了大量的范字,引导学习者举一反三,加以变化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因碑前刻有7尊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三绝碑》、《千王碑》等。唐朝玄奘自贞观三年(629)到印度取经,历时17载,杖策孤征,行程5万里,游历西域十六国,取得大乘真经回归中土;到长安后,翻译经、律、论三藏要经共657部。为表彰其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御题《三藏圣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根据唐太宗的序题写《述三藏圣教序记》。《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收刻了唐太宗序文、皇太子李治记文、唐太宗答敕、皇太子李治答笺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内容,由弘福寺和尚怀仁集右军墨迹钩摹,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刻。
本书是关于上海职业教育的蓝皮书,集合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第三方的立场和视角来记录、透视、研究上海职业教育问题。全书以总报告为纲,专题点睛,案例佐证,呈现上海职业教育年度发展全貌。全书共分为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报告、上海职业教育专题研究、上海职业教育实践案例和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事业报告四个部分。
蒋频编著的《历代金石翰墨名家逸事》是一部从人文美学的角度评述中国古典艺术的专著。本书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为纬,编织着中国书法史上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叙述中,以史载人,以人说艺、以人论艺,将重点放在艺术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曲折的人生经历,对每一个于书画印艺术作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事件为切入点,纵鉴正史野史,列举悬疑,陈述观点,探幽发微,择善而从,力求全面而准确地还原出历史的风貌,并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现出博大精深、绚烂多姿的中国古代书画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