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中国的千古书圣,《十七贴》是书圣的草书代表作品。在最早记录王羲之书法的唐张彦远《法书要録》卷十《右军书记》中,《十七记》便列为压卷第一贴:『《十七贴》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贴也。太宗皇购求二王书,大王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十七卷》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十七贴》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击坊之字,在蜀中三十余年,王羲之尝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在这些贴中,可见羲之对川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 彪炳书史赫赫名作,临摹鉴定无可或缺,完整收录珍本碑帖题记题跋,逼真再现原刻原拓细微神采!《王羲之十七帖》首次原大原色彩印。《十七帖》被历代奉为草书典范,有临习草书“不二法门
这是一本辨伪的书,主要是对郭沫若的书信和书法作品进行鉴别。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赝品伪作,其花样之翻新,手段之众多,伎俩之丰富,堪称。作者主要揭示了陈明远对郭老作品的伪造,他造了什么假、假在何处,以及他如何造假与为何造假,言之成理,论点有物为证。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最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