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从“电影观念”的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梳理。书稿既集中介绍了每个时期占主导的电影美学观念,以及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电影学派和风格的形成,同时又对影响它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概述。在讲述电影观念时,作者不仅仅是作一般的介绍,而是在引出观念的同时,对每个时期的电影现象和理论热点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评述,所举例子鲜活有力,引人入胜。由于视角的不同,本书的结构也出现了创新之举,如作者把电影观念史分成六大阶段,从最初电影萌生时期,到当今空前多元的观念,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嬗变、否定之否定,不断地丰富扩展着关于电影的认识。作者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种种电影学派、思潮、运动,如欧洲先锋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等等,都用观念的冲突来解释,读来与一般电影史不尽相同,有较重的理
《东亚电影导论》2011年曾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被认为是“以拓荒性的史论之作”填补了东亚电影研究的“缺憾”。这次是对原著进行较大幅度的扩充、增补基础上的修订版。该书以国别电影为经,以比较研究为纬,全方位地梳理东亚四国电影的发展走向,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电影思潮与流派,对一些代表性的导演和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剖,并对东亚四国电影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探讨。全书条分缕析,疏密有致,资料翔实,点面结合,史论兼顾,在资料的爬梳和理论的建构上都体现出了独特的学术眼光和功力,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部对东亚电影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史论著作。
《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梳理了百年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进程,论述中国电影的审美创造和艺术流变,揭示不同时期或地域中国电影创作的风貌、特征与得失,对百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潮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由王扶林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张莉等主演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目前的绝妙篇章”“不可逾越的荧屏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成重播剧经典,常年盘踞重播剧靠前名的位置,豆瓣评分高达9.6,常年位居电视剧评分榜靠前。这部剧承载着亿万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也记录着上百位演职人员人生很美的青春时光。这是一本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景式纪念画册,精选当年的精美剧照300余幅,均由87版《红楼梦》摄影师李耀宗定制提供。虽然87版《红楼梦》的剧照在网上已经流传过很多,但本画册的大部分照片还都是头一次面世。画册分为经典回眸(场景剧照)、红楼梦中人(单人剧照)、拍摄花絮三个部分,均用原照片经高清电分后修图设计,使87版《红楼梦》的经典人物、经典情节都有一个的呈现,并通过花絮照片,带大家感
这是一本粗略讲述中国武侠电影发展史的书。 本书的有关武侠电影的历史,将要从1920年初期开始讲述。将会涉及中国大陆、香港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即: 阶段:二三十年代的武侠电影,主要生产基地是在大陆的上海,这一时代的武侠电影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故事的传奇性,因而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 第二阶段:四五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已经逐渐由上海转往香港,这一时代武侠电影——以粤语电影“黄飞鸿片集”为主要代表——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武侠的正义,不妨称这一阶段为“侠义时代”。 第三阶段:六七十年代,主要生产基地是在香港,后来也有一部转向台湾,在电影史上,这一阶段常被称为“彩色武侠新世纪”,武侠电影的观念和技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色是
本书探讨的问题基本都是围绕视觉图像的符号化语言进行的,特别是语言与图像关系、图像形态与意义关系以及艺术价值如何在形式和话语创造层面得以实现,是我重点研究的内容。这些极富争议的敏感话题在部分人看来可能早已有了答案,只需恪守传统,或者就是因为必然涉及人的深层次精神世界所以不要触碰的无解难题。
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民国时期官营电影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抗战时期的贡献更使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本书以大量的手历史资料为依据.首次对民国时期官营电影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客观呈现了其起步、成型、发展、演变的过程,深入分析了相关的理论与创作实践,在与民营电影的对照中,展现出民国影业的概貌。
《文学和电影》是一本关于文学和电影的历史及汇合的出色文集。它将本领域的学术研究集合起来,这些文章观点敏锐、可读性强,在理论和主题上对文学文本到电影文本的翻译研究都有贡献。 书中的主题涉及广泛,包括已经确立的经典《最后的莫希干人》、被奉为神圣的类型片《恐怖角》、以及当代的经典《英国病人》和《宠儿》。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首次出版,由文学和电影研究领域的者专门为本书而写。本书沿着改编理论和实践的线索,为希望探索这一充满活力的多层面领域的学生和学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拍摄纪录片,就是花时间深入事物其中、寻找故事核心的事。纪录片创作者创作出令人难忘和愉悦的影片,从而带领我们见识到我们原本没有机会认识的人,或者向我们展现我们原以为非常了解的人的不同侧面。的纪录片创作者或者我们环游世界,或者向我们展示事物的多面性,这些都是会改变我们一生的旅程。本书通过对15位纪录片导演、摄像师、剪辑师与制片人的采访,分享那些经典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以及背后故事。同时,这些纪录片从业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成长的感悟与经验。《纪录片的艺术》适合所有影视专业师生、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纪录片文化感兴趣的人。如果你想从事纪录片拍摄,本书将会让你受益良多。
角色表演和脸部表情是让一部动画生动起来的关键因素。《拒绝呆板——脸部建模和动画制作》包括脸部的基本知识、嘴部的动画和建模、眼睛和眉毛的动画和建模,另外还有综合练习部分,其中包括组装头部、骨骼控制、挤压与拉伸等。《拒绝呆板——脸部建模和动画制作》不是一本软件的操作手册,而是介绍决策方法、评估环境效果的方法,以及选择表演的方法。《拒绝呆板——脸部建模和动画制作》在讲解中以Maya为主要软件,但介绍概念时不涉及软件,读者可配合任何三维软件使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创建表情动画的方法,并且学到相关的实践知识。 《拒绝呆板——脸部建模和动画制作》适用于动画师及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使用。
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栏目已经办了十多年,在全国影响巨大。在国内,不知道这个栏目的人是不多的。这本书记述了《综艺大观》制作者们的一些工作、生活侧面,相信很多观众读了会感到吃惊。 难道,那么多给全国人民带来无尽欢乐的节目,竟然产生得那么苦恼?那么多在屏幕上显得从容不迫的言词,竟然构思得那么匆忙?那么多看起来挥洒自如的组接,竟然寻找得那么艰难?那么多让专家学者都会点头的机智,竟然出自于那么调皮捣蛋的一伙人口中?那么多被广大观众首肯的光彩场面和镜头,竟然产生于那么简陋、急迫、疲惫的情景之下? 本书将告诉你央视《综艺大观》栏目台前幕后的许多真实的故事。
《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元电影本质上是一种电影观念,一种理论视野。 元电影是指关于电影的电影,包括所有以电影为内容、在电影中关涉电影的电影,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鉴、指涉另外的电影文本或者反射电影自身制作过程的电影都在元电影之列。元电影将电影自身作为对象,标示了一个内指性的、本体意识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反射的电影世界,包含着对电影艺术自身形式和构成规则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