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考尔通过分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影片,检视了从1918年至1933年的德国历史,借以展现“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在二十年代的德国影片中,他追踪到一些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母题,认为这些母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臣服于威权统治。克拉考尔在书中开辟了探查电影美学、一个民族(魏玛时期德国人)的普遍心理状况以及同时期社会、政治现实之间关联的新领域,并提出一项惊人的(时至仍有争议的)主张:作为通俗艺术的电影为人们洞察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动机和幻想提供了可能。
该书从“电影观念”的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梳理。书稿既集中介绍了每个时期占主导的电影美学观念,以及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电影学派和风格的形成,同时又对影响它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概述。在讲述电影观念时,作者不仅仅是作一般的介绍,而是在引出观念的同时,对每个时期的电影现象和理论热点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评述,所举例子鲜活有力,引人入胜。由于视角的不同,本书的结构也出现了创新之举,如作者把电影观念史分成六大阶段,从最初电影萌生时期,到当今空前多元的观念,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嬗变、否定之否定,不断地丰富扩展着关于电影的认识。作者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种种电影学派、思潮、运动,如欧洲先锋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等等,都用观念的冲突来解释,读来与一般电影史不尽相同,有较重的理
作为商业电影的楷模,好莱坞的运作机制影响着的商业电影市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以重新看待好莱坞电影作为独特的娱乐方式,增加对于电影的知识;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对于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电影的历史和问题。 本书曾被美国多所大学评为欢迎的电影学教材。 本书作者理查德·麦特白是英语世界最的电影学者之一。
《电影、社会与观众》是一本电影社会学著作。电影作为文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产品,一种社会话语实践,也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电影叙事在建构世界的同时,也同时被现实世界所建构,电影与社会之间这种互为建构的存在关系,使得有关影像叙事的话语研究,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银幕可见之影像,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可见的影像话语背后,那些不可见的一整套社会运作机制。《电影、社会与观众》主要从电影作为工业机构、社会机构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生产与再生产机构这三个方面,阐述电影文本与社会泛文本,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黄德泉著的《民国上海影院概观》对于各具体影院的沿革考查主要基于它们在上海《申报》上所刊登的影片预告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当然也并不于此。故其重点内容为民国期间曾经在该报上出现过的在上海当地所开设的各影院之沿革情况,并略及它的前世或今生。本书呈现方式以史料为主,兼及考证,又实地考查,图文并茂。
作为电影的后产品,电影和电视拍摄基地在电影产业链上的产业整集效能正在呈现着重要的作用,本书从经济学的园区经济集聚经济等理论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视基地在功能和拓展上的可能性,并就中影(怀柔)基地、横店基地、无锡基地和威海,两部影城各自不同的发展,区域经济地位、特色、经营等方面分析了前景,指出存在的问题。
张金尧编著的《张绍林导演艺术研究(精)/中国靠前套电视剧口述历史文丛》一书是记录张绍林导演生平电视剧创作历程的理论专著,该套丛书也是中国靠前套“电视剧口述历史》丛书。张绍林,男,河北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1987年开始电视剧创作,至今有8部作品获我国很好电视剧飞天奖,2部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本人获靠前0届全国很好电视剧“飞天奖”很好导演奖,单本剧《军中很后的马帮》曾荣获金鹰奖四项大奖。
现代中国到底出过多少电影杂志?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即使是一些很有名的影刊,学术界仅闻其名而未得其详的也大有人在。当年出版的电影期刊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不仅可以令参考者从宏观上把握现代电影各个发展阶段的整体面貌,而且为电影公司、电影事件、电影运动、电影人物和影片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细节,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启发作用。研究电影,除了电影拷贝,电影出版物就是最主要的文献,它们能提供原生态的氛围和当年原汁原味的点点滴滴,被电影史家和广大电影人视为最珍贵的原始资料。本书志共收录l949年前出版的电影杂志376种,是迄今为止有关电影史志收录现代影刊品种最多的一种。所收每种期刊均有详细的提要、内容列举、特色分析、出版经过的考证,且每种都附相关书影,是填补空白的工程。和以往一些工具书相比,
《国际导演大师班(2013德国卷)》我国首次系统引进国际著名导演艺术家及教授,并由上海戏剧学院配以国内著名导演艺术家共同协作授课,为期六期,每年一期,邀请一个著名艺术国度的导演授课,并将授课内容和学员总结汇编成册。
1988年到1998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戈达尔拍摄一部系列影片《电影史》,1998年,同名著作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与电影版一样,全书分为四章,每章分a、b两部分,各章节分别为:1a.所有的故事/1b.单独的历史,本章;2.a .唯有电影/2b .致命美丽;3a 绝对的货币/3b 全新的浪潮;4a 全世界的控制/4b 我们中的符号。全书由电影中的画面和文字构成,完整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电影观。但对这部图文书的性质,实际上我们很难有个明确的定义。哲论?散文?诗歌?摄影?绘画?戈达尔在这部近100
《中国电影图史(1905-2005)》秉持“大中国电影”的学术概念,内容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电影所共同组成的中国电影发展历史,起始时间为1905年,在此之前单设“中国电影诞生史前期(1905年以前)时段,以简要介绍和记载电影的发明及其输入中国的历史情况;截止时间为2005年;采用编年史体例,以每年度为独立单位,每一年按大陆、台湾、香港的顺序分别记述三地的电影发展状况,并以年度加地区作为篇章标题,各年度及其编录内容的标题分为三级。每一部电影均收有剧照、出品处、编剧、导演、摄影、主演、剧情。图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