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与昆剧》收录了陆萼庭先生关于昆剧的论文16篇,并录四篇给他人著作所写序。书稿涵盖并分析了昆剧演出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或由演出观点切入总论何为“昆味”,或爬梳文献列述“吊场”与下场式;细观则针对单出折子述其演出流变,综论则详析清代之全本戏演出情形;既有在文献搜罗整理中触发的轻松随笔,也有推介罕见曲谱并还其本来面貌地位的严谨考证。在分析史料,“承继”遗产之余,作者更亟思如何“启后”,深刻检讨了当前昆剧所处的困境与遭遇的危机,更进一步思索跳出困境、展望未来的可能性与实践之道,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昆剧的忧心与热情。
《京剧剧目初探》收录一千三百余个京剧剧目的剧情说明,按剧情的历史朝代顺序排列。凡剧情与小说、笔记、说唱文学、杂剧、传奇有关者,择要加注说明。对某些剧目的艺术特点、主要角色、表演上的不同流派等也略作说明。书末有剧目索引,以便检阅。本书对挖掘、研究京剧剧目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对研究其他戏曲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1995年出版的《汤显祖与晚明文化》为基础,新增作者最近研究的若干成果及一篇访谈录,借探讨汤显祖的政治生涯与文学戏剧艺术创作,追索他对人生意义的观照与思考,并透过他的历史文化关怀,呈现明末文化风气与氛围及其发展的动向。本书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评述了汤显祖及其作品,旨在探讨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情况与艺术探索的关连,涉及艺术想象与历史现实的互动辨证关系,通过分析与陈述具体的历史材料,发掘汤显祖进行艺术思维所触及的人生实存与文化意义等问题
在20世纪,舞台设计最伟大的成就是它从建筑或画家的副产品而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在一个世纪中舞台设计的美学观念犹如走马灯似的层出不穷。它被认为是眼睛的音乐,或自然的一角,或表演的机器,或情绪心理的符号……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很难预测还会出现什么新的舞台设计观念。不过有一点应是确定无疑的,舞台设计总是一种视觉解释。当有些画家们不无夸张地表示他们的作品是对宇宙的体验和解释时,舞台设计者只是轻声地表示,他的作品是对剧本的解释,只是对呈现在舞台的“小世界”的解释。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导演的不只是某些“语汇”,而是构筑“小世界”的“句法”,同样,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观众的不只是一些视觉刺激,而是感知、体验、评价戏剧世界的航标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