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出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的奥涅加,1943年卒子美国洛杉矶。虽然早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读书期间他就已经显露出自己天生就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 他的钢琴教授包括亚历山大。季洛济和尼古拉 兹韦列夫,但他更喜欢师从阿连斯基和塔涅耶夫学习作曲。 正如他的钢琴小品集(Op.3) 其中第二首便是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 和他的歌剧《阿连科》所展示的那样,年轻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他还因歌剧《阿连科》获得了1892年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金质奖章。在他的交响曲于他24岁那年首演失败之前,他的音乐创作可谓源源不断。 交响曲的首演失败以及报界对这部交响曲的恶评严重摧毁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信心,他整整三年无法进行创作。在催眠师尼古拉.达尔的治疗下,他不但从极度的压抑和自信心丧失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完成于1901年。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反映了当时新兴的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张学友被誉为“歌神”,是当今华语乐坛欢迎的歌手,他用至真至情的声音和炉火纯青的技法演绎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歌曲。这本《吻别——张学友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根据《爱是永恒》、《寂寞的男人》、《吻别》、《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祝福》等21首歌曲进行改编。改编后的乐曲控制在三个升降号之间,难度适中,为2至5级水平,从而让广大的爱好者更方便、更有效地进行演奏。随书附有精心录制的CD,供演奏者参考。亲自弹奏张学友的歌曲,在自己的钢琴声中来体会歌神的魅力吧!
全书在以钢琴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钢琴的本身特点,啬了以训练学生合作能力为目的的曲目,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从开始学琴起就应注意各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钢琴弹奏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钢琴弹奏方面的基本技术和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得到充分和全面的提高。在本书中,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基本技术训练,其中包括视奏的训练。内容安排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将钢琴的弹奏技术一一介绍给学生。
《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钢琴音乐研究》前半部分是分析中国音乐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变革、音乐文化价值观重建和音乐创作的关系。后半部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钢琴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钢琴作品所表现出的创作思想和音乐文化所包含的信息来证明本研究的推论论述,力求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双钢琴”——这一音乐形式,20世纪前后逐出现在我国舞台上,她独特的演秦形式和新颖的曲风一经亮相,就受到钢琴界及广大的音乐爱好者的青睐来欢迎。当前,在国际的钢琴比赛和演出中,“双钢琴”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已经占有着一席重要的位置。再者,我国音乐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正处于不断发展与革新的大潮中,双钢琴之一钢琴室内乐合奏形式十分适应新形势下的钢琴教学。 这本曲集汇编的25首乐曲,大部分出自“首届中国风格双钢琴作品比赛”,另有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几位作曲家顷情献出他们的作品,为这本曲集增光添彩。我们期盼本中国风格双钢琴曲集的出版,能够为钢琴室内乐曲库积累一批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更希望由此引起现行们对“双钢琴”的关注,产生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钢琴室内乐的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介绍了:被冠以“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的钢琴显得松散、冗长,但极富韵味。音乐是一个希望平静却又不羁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上海教育出版社斥巨资为我们隆重引进了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作曲家的钢琴乐谱,让我们一同感受这本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
钢琴,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乐器了。许多音乐工作者、专业音乐单位、艺术院校,甚至与一些普通中小学校,也都有钢琴。许多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都想了解一些有关钢琴的修理和调律方面的知识,以便于碰到小毛病是可以自己动手修理。本书的前身是一本讲义——《钢琴调律技术入门》。后来经过修改和补充,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但愿它能对同志们有所帮助。
《炎黄风情》是鲍元恺在1991年创作完成,并于同年首演的一部由24首管弦乐曲组成的大型组曲。这部组曲以中国六个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组成了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作品先后在各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得到了外听众的高度评价。 在《炎黄风情》创作过程中,作曲家约画家李志国、李志强兄弟为这些乐曲创作了24幅充满中国民间风韵的重彩工笔画,在《炎黄风情》管弦乐首演时首次展览。随着《炎黄风情》管弦乐在各地演出,这24幅画作先后在中地、香港和台湾展出,同样得到了各地观众的高度评价。 2006年12月,在我社出版的《炎黄风情》管弦乐总谱首发式暨《炎黄风情》首演15周年音乐会上,德国钢琴家亚历山大·碧乐岛(Alexander Bildau)演奏了根据《炎黄风情》管弦乐曲其中4首改编的钢琴曲,反响很好。我社遂约作曲家鲍元恺将《炎
《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1958-1965)(第三卷)》收录104首中国钢琴原创经典作品,并邀请四十余位钢琴演奏家重新录音制成配套CD。以书配碟形式把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一百年来的发展过程,按不同时期整理出一个基本阵容,将比较清晰的历史概貌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向海内外大力介绍中国钢琴的精品力作,积极推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本书是主流钢琴独奏曲合集,一网扫尽古典与通俗钢琴作品,且每首配有音频资源,极大方便读者聆听演奏,属于实用与珍藏并举的好书!
琴谱分为三本:华语篇、欧美篇和日韩篇,我挑选的是年度中最Hit,最New,听的歌曲,每首歌皆是歌中之商品,每位作曲作词家都是高手中之高手,相信这些歌也都是你熟悉并喜爱的。在所附的CD理由我为大家录制并弹奏的琴谱中的歌曲,更有伴奏半,可供大家用钢琴卡拉OK,尽情演奏。
《花木兰》的音乐剧的旋律很美,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这对于音乐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十分符合音乐剧创作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音乐剧的旋律也十分抒情。而且因为是作曲家发自内心的情感,所以并不显得苍白和空洞。因此,这无疑是音乐剧《花木兰》音乐成的一个关键,这大概就是作曲家本人所说的,他的音乐一直是基于“情感论”的音乐审美观,一直保持浪漫主义的音乐气质。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介绍了:被冠以“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的钢琴显得松散、冗长,但极富韵味。音乐是一个希望平静却又不羁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上海教育出版社斥巨资为我们隆重引进了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作曲家的钢琴乐谱,让我们一同感受这本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