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这门学问,古已有之,某些器类如书画、金石还留下了许多专门著述,但诸多论述显得比较零星、简略,缺乏、理论的总结。近现代学者在书画、青铜、陶瓷等器类上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不少鉴定专著,从纵向和横向、理论和实例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论述,奠定了科学的现代鉴定学基础。丛书力图对文物鉴定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科学分析,并从时序的纵向理论的横向展开论述;各器类的文物鉴定,既各自成书,又配套成龙。
《青花瓷器鉴定》用了很大的篇幅对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作了详细地叙述,并采用了纵横排比的方法,在分析各个时代造型、纹饰不同特征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作了对比研究。
《江西藏瓷全集》分晋唐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每卷收录了该历史时期江西各地出土和馆藏的瓷器精品,图片清晰、并从多角度反映其造型和装饰特征,力求使读者对每一件器物都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每卷书中还著录了江西陶瓷专家撰写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使读者对该时期的江西制瓷史和历史文化背景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提高读者的瓷器鉴赏水平很有帮助,这套丛书,因为收录了大量的藏瓷图片,而且都是奖品真品,又是瓷中珍品,对从事陶瓷收藏的藏家和广大爱好者来说,知真方能辨假,这是一套难得的陶瓷鉴赏工具书;因为该书收录的瓷器都是出土和馆藏瓷器,不少还有纪年,对从事陶瓷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说,以前或许从考古报告中看到过某件器物的线图和模糊的黑白照片。现在终于可以从该书获得清晰的彩照,这应是一套
中国陶瓷一向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而驰誉古今,蜚声世界。但是,数千年来传世珍品不可胜计,难免真伪羼杂,混淆视听,每使人陷于困惑之境。或为继绝续断而移花接木,如《隋书·何稠传》所记“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措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无异”;或为趋时谋利而鱼目混珠,如宋人周辉《清波杂志》所说“辉出疆时,见虏中所用定器色莹净可爱。近年所用乃宿、泗近处所出,非真也”。此外,类似文献记载尚有不少。尤其根据多年考察窑址得知,当时河北临城,北京龙泉务,山西平定、盂县,内蒙赤峰、林东,乃至安徽萧县,四川彭县等窑,均曾烧造类似白瓷,而且个中精品堪与定瓷媲美。其他如钧窑、汝窑、磁州窑、耀州窑以及越窑、龙泉窑等之典型技法,在当时即已影响南北各地,所制瓷器大同小异。有的
《宋韵——四川窖藏文物精品展》由“丰富的素朴”、“简约的奢华”、“同工异曲”、“古调新风”四部分组成。“丰富的朴素”部分包括57件精美淡雅的宋瓷。这些瓷器以龙泉窖和景德镇窖产品为主,兼有少数定窖、耀州窖及四川地方瓷窖的产品。其中龙泉窖青釉葫芦形注子与青釉五管器造型淳朴端庄,釉色柔和淡雅,生动展现了南宋晚期龙泉创窖烧的釉色品种“粉青釉”“梅子青釉”的风韵。景德镇窖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和青白釉印花双鱼纹碟,则分别刻画了两个童子攀枝析花和两鱼相对穿梭在荷花、水波中的情景,反映出宋人追求人与自然和揩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情趣,是宋代青白瓷的代表产品。“简约的奢华”部分由48件简约清丽的金银器组成。宋代金银器相当数量由民间产生。制作精巧简约,造型极富变化,不少器皿直接模仿自然界中花果的形态;装饰以
“广彩”始于清中期,融会五彩、粉彩、珐琅彩各种彩瓷的技法而产生,盛于乾隆、嘉庆,终清一代不绝,流传至今。作为“广彩”瓷坯的重要原产地,江西景德镇在“广彩”的发展历史上居功至伟,“广彩”可谓是江西和广东两省人民共同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今天,广东省博物馆从馆藏中精选出98件(套)各时期广彩瓷器精品《绚丽华彩:广东省博物馆藏广彩瓷器精品展》,呈现于江西观众面前,这既是当年的瓷坯穿越历史时空华彩还乡,也是江西人民近距离欣赏美轮美奂的“广彩”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