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导演黄波酷爱自驾游。为拍摄大型人文地理 纪录片《国道318——与梦想同行》,他与同伴们从 上海人民广场出发,沿着北纬30度一路向西,横穿8 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一年,到达318国道终点樟木 口岸。 一路上, 他们饱览天地之大美,体验道路之艰 险,用镜头记录下依路而生的人们的生活细节,将拍 摄花絮和所见所思凝结成《国道318(与北纬30度同 行)》一书。 《国道318(与北纬30度同行)》由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19世纪时英国大学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汉学家、驻华外交官翟理斯撰着的一部游记。作者于1877年3月19日至4月8日在广东行走,路线从汕头出发,经由潮州、嘉应州、惠州,到达广州府。沿途所见所闻,无不详细笔录,一应风土人情,皆有生动描述。撰着文字精炼流畅,是一本上佳的英文读物,其内容亦是研究西方汉学的有用资料。
1292年春马可波罗启程返国,1295年末抵威尼斯,从中圈带回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三年后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战被俘,与作家鲁思梯谦(Rusticheno)相遇于狱中鲁氏将马可所笔录成书,名曰《马可波罗行纪》,不胫而走。传遍欧洲、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被视为“世界一大奇书”。作者在世时就已有各种手抄本行世,包括的老法文本、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本、威尼斯方言本、拉丁文本等至15世纪末,已至少有保存至今的138种手抄本行世,欧洲活字印刷术诞生后又出现印刷体德文本(1477)、印刷体拉丁文本(1485)等正值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之酝酿与发展期。书在意大利名《百万》,在英国名《马可波罗游记》,在日本名《东方见闻录》 马可波罗之重孙女爱琳娜?波罗以“哥伦布”定位《马可波罗行纪(珍藏版)》:“哥伦布就是阅读《行纪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的梦想是或者不是漂泊而是归宿——当然,停留不是问题,问题是停留的地方。我曾经一度羡慕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他在这个宁静的湖滨小屋里写道:“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它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里也能找到错误。纵然是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射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的窗上一样耀眼夺目。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如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而又如此心满意足。”虽然哲人的境界非我们能自比,但基于类似的文字与故事,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去到过很多
马丽华自一九七六年进藏,多年间遍访西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论著和长篇小说等多部作品,其中《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的采写,时间跨度为二三十年,是对这片世界高地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自然和文化风光既广且深的展示。前三部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结集为《走进西藏》,海内外,被评论界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坛稀缺之物”,“在文学与人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者由此享有作家兼人类学工作者之称,这四部长篇纪实亦被视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开山之作。??????《藏北游历》状写西藏北部地区高寒牧场的游牧文化:千百年来游牧人群精神生活中对于神山神湖的崇拜,格萨尔王的传说,本土宗教遗存——苯教,原始智慧,今古传奇;日常现实中的婚丧嫁娶,节庆娱乐;藏北高源的辽阔壮美,奇山异水,野生动
《另一种逃离》是《物外》系列的本,主题为“荒野”(wilderness)。“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从苏东坡到梭罗,古今中外无数人投身“野”境,寻找真我。《物外01》思考了“野”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从恐惧,到征服,再到尊崇和保护,人类到底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与自己内心的野性共生?个人的创造力和集体的愿景又会引发什么?编辑团队找到多位户外生活爱好者,听他们讲述自己与自然的故事;深入罗马尼亚荒原,与当地的保护者一同为野生动植物的回归做出努力;并跟着一群冲浪活动家,去看看是什么激励他们保护我们海洋中的荒野的。本书包括:木屋建造者雅各布在小木屋生活的美好和挫败|美国马萨诸塞州白天找家咖啡店做自由设计、动画制作,傍晚到附近的森林露营安眠,没错,这就是数码游牧民什泰夫的日常|欧洲温带森林看埃
由天梯云栈构成的古老蜀道,在数千年间穿越着秦巴大山,也如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穿越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重重关山,在人类的生存、争战、迁徙、邮传、贸易、交融等诸多领域积淀着一份厚重、独特又有些神秘的文化,有待人们去探幽发微,去猎奇览胜。长期生活于斯、熟稔于斯的作家王蓬曾以秦巴大山为背景,写出过长篇小说《山祭》、《水葬》,又毕十年之功,全程走完多条汉唐古道,对古道诸多功用、沿途群众生活状态、风土人情详尽考察,深入梳理,细致描绘,能使广大读者因汶川地震对锦绣四川产生的关注与牵挂,在更深层面上得到认识和了解j更能沿着作者笔下的古老蜀道去感受巴山蜀水灵秀优美,独特且神奇的魅力。
内容简介
骑行,是出行的一种手段,一种达成愿望的方式。骑行者试图在其中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理由,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忘记了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无畏与执著。《骑行去远方》记录17段与众不同的旅程,亲历者与记录者不论国籍都是心中深怀期望的勇士,行程覆盖海内外各种高难度及亲民路线,骑行目的既有彷徨沉吟的心灵苦旅,亦有怀抱“拯救地球资源”梦想的英雄之路。
在地球的彼岸——感知美国作者(朱晓南)初到西欧,尤其是北欧,感觉是在读温馨童话,而到美国,则是感受它的现代文明。美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但又是世界最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有三四百万人签证去美国,中国也已成为比肩日本的世界品消费大国。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国际留学生中,21.8%来自中国,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超过20%的速度上升。美国何以有如此魅力?《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以日记的叙写方式真实而又细致地展现这个国度有代表性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又不乏理性地、尝试性地阐述它的国质内涵,让读者得到感知和思考。《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以文解图,以图映文,从视觉上让读者得到分享。
《大兴安岭森林小旅行》是本关于大兴安岭的森林小镇旅行指南。通过这《大兴安岭森林小旅行》,读者可以自助旅行10座各具风格的森林小镇,可以体验大兴安岭慢悠悠的、超省钱的森林火车,同时还可以零距离地感受一下大兴安岭林区居民的生活风情,是一本既实用、好玩又省钱的慢旅行图书。
在地球的彼岸——感知美国作者(朱晓南)初到西欧,尤其是北欧,感觉是在读温馨童话,而到美国,则是感受它的现代文明。美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但又是世界最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有三四百万人签证去美国,中国也已成为比肩日本的世界品消费大国。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国际留学生中,21.8%来自中国,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超过20%的速度上升。美国何以有如此魅力?《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以日记的叙写方式真实而又细致地展现这个国度有代表性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又不乏理性地、尝试性地阐述它的国质内涵,让读者得到感知和思考。《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以文解图,以图映文,从视觉上让读者得到分享。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的梦想是或者不是漂泊而是归宿——当然,停留不是问题,问题是停留的地方。我曾经一度羡慕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他在这个宁静的湖滨小屋里写道:“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它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里也能找到错误。纵然是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射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的窗上一样耀眼夺目。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如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而又如此心满意足。”虽然哲人的境界非我们能自比,但基于类似的文字与故事,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去到过很多
本书是欧洲中世部极富想象力的散文体虚构游记,也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本。欧洲早期有所谓的“神游旅行者”用二手材料写游记的传统,本书即是作者在参考了马克·波罗和鲁布鲁克的中国游记后写成的。全书共九章,写作者从英国出发,一步一步东游,经过了中亚、印度、中国,来到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的国土,并由位于约翰国东海外的伊甸园回到欧洲。由于作者并未真正到过亚洲,全书皆由想象而成,其描写与亚洲各国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真正的旅行极其困难,因此本书仍然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者在18世纪甚至被约翰逊博士誉为“英国散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