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导演黄波酷爱自驾游。为拍摄大型人文地理 纪录片《国道318——与梦想同行》,他与同伴们从 上海人民广场出发,沿着北纬30度一路向西,横穿8 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一年,到达318国道终点樟木 口岸。 一路上, 他们饱览天地之大美,体验道路之艰 险,用镜头记录下依路而生的人们的生活细节,将拍 摄花絮和所见所思凝结成《国道318(与北纬30度同 行)》一书。 《国道318(与北纬30度同行)》由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出版。
1292年春马可波罗启程返国,1295年末抵威尼斯,从中圈带回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三年后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战被俘,与作家鲁思梯谦(Rusticheno)相遇于狱中鲁氏将马可所笔录成书,名曰《马可波罗行纪》,不胫而走。传遍欧洲、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被视为“世界一大奇书”。作者在世时就已有各种手抄本行世,包括的老法文本、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本、威尼斯方言本、拉丁文本等至15世纪末,已至少有保存至今的138种手抄本行世,欧洲活字印刷术诞生后又出现印刷体德文本(1477)、印刷体拉丁文本(1485)等正值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之酝酿与发展期。书在意大利名《百万》,在英国名《马可波罗游记》,在日本名《东方见闻录》 马可波罗之重孙女爱琳娜?波罗以“哥伦布”定位《马可波罗行纪(珍藏版)》:“哥伦布就是阅读《行纪
1292年春马可波罗启程返国,1295年末抵威尼斯,从中圈带回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三年后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战被俘,与作家鲁思梯谦(Rusticheno)相遇于狱中鲁氏将马可所笔录成书,名曰《马可波罗行纪》,不胫而走。传遍欧洲、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被视为“世界一大奇书”。作者在世时就已有各种手抄本行世,包括的老法文本、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本、威尼斯方言本、拉丁文本等至15世纪末,已至少有保存至今的138种手抄本行世,欧洲活字印刷术诞生后又出现印刷体德文本(1477)、印刷体拉丁文本(1485)等正值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之酝酿与发展期。书在意大利名《百万》,在英国名《马可波罗游记》,在日本名《东方见闻录》 马可波罗之重孙女爱琳娜?波罗以“哥伦布”定位《马可波罗行纪(珍藏版)》:“哥伦布就是阅读《行纪
《秦伯益游记·美兮九州景》讲述了这是游记,但非传统的游记;它像影集,却非时尚的影集。他是一位院士,却及早退休;他已年逾古稀,竞独游神州。积十年之工,遍览已正式命名的我国“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遗产”、中国历代相传的“天下,”和各省市的众多名胜古迹。始终以普通百姓身份在普通百姓间行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眼中胜景,心底波澜,终以独特的心境与笔触,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推展了一幅奇伟瑰丽的祖国山河画卷。作品材料丰硕,感情饱满,集文史地知识于一体,融自然风光与社会人文于一炉,横写景观,杂写史话。全书收录40篇散文,2568张彩照,耐看耐读,可圈可点。
《艺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芙蓉江千里图卷:芙蓉江游记》以中国画传统白描勾写,芙蓉江的山水和不尽的山峦都融入了的点线变化之中。沿途的千山万壑、飞瀑熔岩、枯藤老树、激流险滩、蕉林竹海、田舍桑园、渔翁樵夫、四季枯荣、犬吠暮烟、民风民俗一一俱全,图中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又有探幽入微之刻画。纵观全图如作了一番芙蓉江之游。 《艺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芙蓉江千里图卷:芙蓉江游记》饱含了作者10年风餐露宿、暑雨寒霜之苦,渗透着他17个月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雕锲之情,融会了作者几十年不拘一家兼收并蓄,广议博考师古借今的奋斗历程。看到这涵容丰富、超迈尘俗的山水胜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净化和满足。创作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需要传统功力,更重要的是要师法自然,在大自然魅力的启发和震撼下产生美的冲动来激励创作
本书是欧洲中世部极富想象力的散文体虚构游记,也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本。欧洲早期有所谓的“神游旅行者”用二手材料写游记的传统,本书即是作者在参考了马克·波罗和鲁布鲁克的中国游记后写成的。全书共九章,写作者从英国出发,一步一步东游,经过了中亚、印度、中国,来到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的国土,并由位于约翰国东海外的伊甸园回到欧洲。由于作者并未真正到过亚洲,全书皆由想象而成,其描写与亚洲各国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真正的旅行极其困难,因此本书仍然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者在18世纪甚至被约翰逊博士誉为“英国散文之父”。
本书主要依据西方考察家撰写的游记、考察报告和基督教差会档案撰写,是一部反映西方人“发现”拉卜楞的图文并茂的著作,给读者展现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拉卜楞寺和拉卜楞地区的影像。全书分五部分,涵盖了从1895年至1949年到过拉卜楞的主要传教士、考察家和其他旅行者。美国宣道会(ChristianAndMissionaryAlliance)和神召会(AssembliesofGod)在拉卜楞的情况。主要代表人物有克里斯蒂(W.M.Christie,汉名克省悟)、W.W.辛普森(WilliamWallaceSimpson,汉名席汝珍)和格里布诺(M.G.Griebenow,藏名喜绕丹贝,汉名季维善)。克里斯蒂和W.W.辛普森是美国宣道会在拉卜楞宣教的开拓者,格里布诺在拉卜楞以喜绕丹贝藏语名广为人知,是待在拉卜楞时间最长的传教士,他和五世嘉木样的友谊使得他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一位西方人,这也是本书重点描述的对象之一。主要翻译了美国宣道会传教士索耶(M
骑行,是出行的一种手段,一种达成愿望的方式。骑行者试图在其中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理由,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忘记了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无畏与执著。《骑行去远方》记录17段与众不同的旅程,亲历者与记录者不论国籍都是心中深怀期望的勇士,行程覆盖海内外各种高难度及亲民路线,骑行目的既有彷徨沉吟的心灵苦旅,亦有怀抱“拯救地球资源”梦想的英雄之路。
在地球的彼岸——感知美国作者(朱晓南)初到西欧,尤其是北欧,感觉是在读温馨童话,而到美国,则是感受它的现代文明。美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但又是世界最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有三四百万人签证去美国,中国也已成为比肩日本的世界品消费大国。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国际留学生中,21.8%来自中国,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超过20%的速度上升。美国何以有如此魅力?《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以日记的叙写方式真实而又细致地展现这个国度有代表性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又不乏理性地、尝试性地阐述它的国质内涵,让读者得到感知和思考。《走进美国感知美国--美国游记》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以文解图,以图映文,从视觉上让读者得到分享。
《神山圣湖的召唤:冈仁波齐山-玛旁雍措湖朝圣之旅》向海拔6714米的冈仁波齐山致敬。在印度古籍里,冈仁波齐山被称为世界中心或须弥山。印度、佛、耆那、苯波以及其他信众对冈仁波齐山尤为崇敬。在西藏,冈仁波齐山极受敬畏。西藏手稿中将冈仁波齐山与佛祖、西藏大瑜伽师米拉日巴、胜乐金刚、坦陀罗上师的得道联系在一起。藏语中,冈仁波齐的意思是白雪覆盖的圣山。冈仁波齐的南边,是周长90千米的玛旁雍错湖。完成转湖需要两天。根据印度古籍《湿婆往世书》,看见冈仁波齐山并在玛旁雍错湖沐浴的朝圣者将洗净之前七世的罪孽。作者塔伦-维杰是众多朝圣者之一,他充满热情写下了篇游记,向读者展现了这次旅程的难忘的每个瞬间。
有一种时间刻度叫摄影,有一种生命历程叫骑行!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骑行、喜欢摄影,就请翻开这本书。在这里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骑行知识、技巧,你能得到科学的指导,教你如何制订周全的骑行计划、拍摄震撼人心的美景图片,以及单车旅行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同时又能欣赏到滇藏线上的山明水秀、峰峦雄奇,感受到喀什到加德满都天路骑行的餐风沐雨、惊险刺激!
本书是19世纪时英国大学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汉学家、驻华外交官翟理斯撰着的一部游记。作者于1877年3月19日至4月8日在广东行走,路线从汕头出发,经由潮州、嘉应州、惠州,到达广州府。沿途所见所闻,无不详细笔录,一应风土人情,皆有生动描述。撰着文字精炼流畅,是一本上佳的英文读物,其内容亦是研究西方汉学的有用资料。
韩良露曾说:“京都是一座属于三十五岁以后的城市。”《露水京都》以“思”“味”“季”“情”“言”五章,记述了韩良露与京都三十年的情缘。她来来去去,难以计数的足迹,在日本历史原乡的前世今生中穿越——无数个晨昏的阔步走访,无数间店家的殷殷登门,一所又一所古寺的参拜,一册又一册书籍的阅读,良露静静体悟四时之变化,秋红叶,冬白雪,再偶尔兴起,撰写她独树一格的旅日随笔、一家之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欧洲中世部极富想象力的散文体虚构游记,也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本。欧洲早期有所谓的“神游旅行者”用二手材料写游记的传统,本书即是作者在参考了马克·波罗和鲁布鲁克的中国游记后写成的。全书共九章,写作者从英国出发,一步一步东游,经过了中亚、印度、中国,来到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的国土,并由位于约翰国东海外的伊甸园回到欧洲。由于作者并未真正到过亚洲,全书皆由想象而成,其描写与亚洲各国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真正的旅行极其困难,因此本书仍然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者在18世纪甚至被约翰逊博士誉为“英国散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