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度》是一本艺术摄影集。今年初,朱赢椿因脚踝骨折,数月时间都无法开展日常工作,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来到工作室附近的湖边,不被打扰、专心致志沉浸在自然中,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空度”。天亮了,一只鸟落在船上,蝴蝶从水面飞过,湖畔边的蜘蛛网里,一只蜘蛛正在和天牛扭打,野鸭悠然自得地从水面游走……《空度》想让你重新发现生活里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妙瞬间,《空度》想让你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
《摄影的殿堂》跨越摄影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收录了20位摄影大师的300余幅传世杰作。从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罗伯特 卡帕的战斗现场;从奥古斯特 桑德镜头前“时代的面孔”,到塞巴斯蒂奥 萨尔加多眼中的“劳动者”……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摄影发展历程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即便是相似的拍摄主题,亦能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气质。曼 雷实验摄影的先锋与概念性,赫尔穆特 纽顿黑白影像的视觉张力,赫伯 瑞茨时尚大片的优雅与魅惑,荒木经惟、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对禁忌之爱由压抑到宣泄的情感迸发。 为全面展现20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特点,编者在书中为他们每位都设计了22页的篇幅,展示其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将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贯穿其间,构成一个个独立影展。此外,甄选出的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妙评论,帮助读者理解
日本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大师町口觉,运用全身的感性去感受文字与图像的某种共通性,将寺山修司的短篇小说集《背街人生》的五个短篇、森山大道的一百余张摄影作品,精心设计编排在一起,让森山大道的照片地溶解在小说之中,照片不是文字的附属,文字也不是照片的说明,而是互为独立的个体同时又互相映照——森山大道那粗犷豪放的摄影作品与寺山修司小说的狂野之气交相辉映。这不仅是寺山修司的小说与森山大道的一本特殊的摄影集,同时也是町口觉的一件“艺术作品”。《背街人生》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里巷,一切都充满希望又都迷茫与恐惧的“青春残酷物语”。町口觉说:“这本书,其实是运动家们人生的内窗。透过内窗,能够望见河川。时不时能够洞见人的别离。然而,无论见到怎样凄惨的景象,也要将内窗敞开绝不能关上。”
《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典藏版)》中的作品,严格按照其最初顺序呈现,共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后都附有每幅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地点的说明。作品部分,可以称为“摄影捕捉的人”,我们在此可以窥见美国的一斑一一人之面孔、国家之风貌,尽在卷中。第二部分,我们会发现埃文斯的另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美国人独有的、传承不断的表达方式。不管这种表达方式起源于何处,不管它采用了何种形式如雕刻、绘画、建筑: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腔调,在肯塔基的山区和牛仔民谣中,在当下的摇摆乐中,我们都能一再发现它的身影。
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建筑风格小巧精奇,是一处佛教禅宗寺院,《小西天摄影集》共分九大部分,是一部小西天的摄影集,收录了300余幅摄影作品,展示了小西天建筑整体与局部的结构、造型、细节,以及佛像、悬塑与彩塑的精美绝伦。《小西天摄影集》内容丰富,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摄影生涯部作品,既有青年人的单纯与激情,也有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和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就一头扎进摄影,得到了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他决心完整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书中作品的拍摄时间贯穿了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的一两年,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既是大学生,又是“旁观者”,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专业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大学新生跨下中巴车的那一瞥怯生生的眼神、无所事事地站在暖气片上等着母亲替自己铺床的新生、暴风雪中监督同学晨跑考勤的班干部、上半身衬衣领带下半身短裤拖鞋拍简历照的毕业生、大学学费上涨后围着窗口缴费的家长
1996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1997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1998年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同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是作者用了近6年的时间,共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所拍摄的一些作品,有“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
《马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马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作者马良是中国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艺术家权力榜前十名。马良用相机对准自己的内心世界,画面里的东西不再是普通的客观呈现,而是马良的主观制造。通过模特的扮演、道具的衬托、场景的布置,创造出一个怪诞而唯美的世界。马良紧紧抓住摄影“与生俱来的虚假的真实感”的特性,建构自己的臆想王国和奇幻宇宙,展现了摄影的无限可能性。
《照片:伊娃·鲁宾斯坦摄影作品1967-1990(典藏版)》所有照片重新扫描制作,并增加了不少新作。伊娃·鲁宾斯坦曾是芭蕾舞演员,后成为摄影师。曾短暂跟随莉赛特·莫德尔和黛安·阿巴丝学习摄影。曾举办过个人全球摄影展,在美国和欧洲开办研讨会。出版了3部版摄影集,2部专著。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的诞生(典藏版)》里,亚当斯的得力助手、亚当斯研究专家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通过解读亚当斯*重要的20幅作品,探索了亚当斯的生平、摄影创作以及对其影响至深的亲朋好友。对于像《月出,埃尔南德斯,新墨西哥州》和《麦金利山与奇迹湖》这样人尽皆知的作品,斯蒂尔曼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而那些较少人知却同样重要的作品,如静物和人像照片,则反映出了亚当斯对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和美学趣味的关注。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的诞生(典藏版)》的叙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描述了许多亚当斯的逸闻趣事,并收录了亚当斯本人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艺术圈朋友如爱德华·韦斯顿、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乔治娅·奥基夫等人的看法。更让人惊喜的是,全书还穿插了家庭照片、信件、明信片,以及传世佳作背后
本书作者魏壁为人谦和低调,却有颗“不安分”的心,因为喜爱摄影而辞掉工作专心创作。他的代表作《梦溪》反映出他对摄影的理解,在拍摄时他虔诚地面对土地,认为过多的修饰会让画面显得浮夸,他更侧重于用镜头展现最朴实的美。《梦溪》系列的呈现方式也十分独特,这是一组裱
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宪民很早就体认到了影像的纪实价值。收集在这《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像》里的图片就是明证。作为一种摄影行为,朱宪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他是旁观者,冷眼热风,江天世界。同时,他还是见证者,一点一滴地、一下一下地把空间中的变化凝固成结实的平面,然后呈现给那些对历史永远怀有敬意的人们。如果我们被朱宪民留存的镜头所感动,那就无异于通过观看把隐藏在他影像中的意义给释放了出来。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也更有成就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