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 马达罗先生镜头下的杭州与绍兴》精选了马达罗先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摄于杭州、绍兴的104幅作品,其中既有诗情画意的杭州西湖,有清丽婉约的绍兴水乡古镇,也有街头路人劳作的瞬间定格,有弄堂里温馨的天伦之乐。这些在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历史的影像资料很普通,却很珍贵;不漂亮,却很亲切。万物皆有灵,城市同样有生命。有记忆、有底蕴的城市,它的生命会以绚丽斑斓的姿态绽放。对于城市的老居民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这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烙印,正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他们只能通过斑驳的老照片和细腻的文字,来回忆往日的风采,唤起心里深层次的东西。对于新居民来说,这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可以让他们了解30年前城市的社会百态,不自觉勾起对过去的遥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作品集》收录了第三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 纵览参展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们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拥有不同的个性风格和艺术视角。他们将镜头对准时代发展、百姓生活、世间百态以及自然之美,作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另眼相看 马达罗先生镜头下的杭州与绍兴》精选了马达罗先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摄于杭州、绍兴的104幅作品,其中既有诗情画意的杭州西湖,有清丽婉约的绍兴水乡古镇,也有街头路人劳作的瞬间定格,有弄堂里温馨的天伦之乐。这些在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历史的影像资料很普通,却很珍贵;不漂亮,却很亲切。万物皆有灵,城市同样有生命。有记忆、有底蕴的城市,它的生命会以绚丽斑斓的姿态绽放。对于城市的老居民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这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烙印,正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他们只能通过斑驳的老照片和细腻的文字,来回忆往日的风采,唤起心里深层次的东西。对于新居民来说,这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可以让他们了解30年前城市的社会百态,不自觉勾起对过去的遥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陶冷月先生是民国时期画家,以结合中西画法而名世,尤以月景最为。然而不为人所知道的是他还是位摄影家,他的诸多创作均来源于摄影。现其家属将这些珍贵的民国时期的照片交由复旦大学专家顾铮先生整理,分门别类,并撰写论著阐述这些照片的缘由。
《一个人的西海固》是一本以西海固为主题的个人黑白摄影作品集。作者用镜头表现了西海固的黄土莽原连绵无边,如静止的黄海,方圆百里难见几株像样的树。而人,在这片难得希望的荒原上却得以显露。只要人走出房屋,走出村镇,就会被发现。作者用照片表现出来这里的人和大地直白坦露的关系。
《摄影的殿堂》跨越摄影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收录了20位摄影大师的300余幅传世杰作。从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罗伯特 卡帕的战斗现场;从奥古斯特 桑德镜头前“时代的面孔”,到塞巴斯蒂奥 萨尔加多眼中的“劳动者”……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摄影发展历程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即便是相似的拍摄主题,亦能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气质。曼 雷实验摄影的先锋与概念性,赫尔穆特 纽顿黑白影像的视觉张力,赫伯 瑞茨时尚大片的优雅与魅惑,荒木经惟、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对禁忌之爱由压抑到宣泄的情感迸发。 为全面展现20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特点,编者在书中为他们每位都设计了22页的篇幅,展示其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将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贯穿其间,构成一个个独立影展。此外,甄选出的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妙评论,帮助读者理解
《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是次系统整理出版的当代重要纪实摄影家研究丛书。《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荟萃了外学术界、摄影界的专家学者的精彩文字,每个摄影家提供了150幅左右的经典作品以及几十幅生活照、工作照,全面梳理了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试图通过中国摄影家的眼睛看中国社会的发展,通过摄影作品看中国摄影家的记录中国的独特视角。
骆丹的这些照片是他2008年从北到南行走半个中国拍摄的。拍摄“在路上”的照片本身非常困难,不困难的方法就是廉价的浪漫主义,巨量的民俗风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什么的,我们多年以来已看到过无数这样的“作品”。 骆丹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全球化浪潮中还有没有自洽和生存的可能性?古老的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革无所不及的巨大力量搅动着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政治经济网络、基层生活的共同体、文化表达与交往形式,等等,在所有细节上都烙下了印迹。因此我能体会到这个问题对骆丹而言显得非常紧要,当摄影师面对我们的种种现状时,其实他并没有多少可依托的有效的精
《美国表象》由斯蒂芬·肖尔于1972至1973年拍摄的一系列创新照片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未经发表。这个项目将纪实摄影推向了新高度。当它首次在纽约的光线画廊(Light Gallery)展出时,肖尔穿越美国旅行的这份视觉日记让评论家们摸不着头脑。他展示的几百张彩色照片,只是在新泽西州柯达冲印店里冲洗出来的,这与当时被接纳为艺术摄影的正规黑白照片截然不同。尽管评论并不看好这一展览,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任摄影策展人的韦斯顿·内夫(Weston Naef)依然买下了所有展品。这220幅照片至今仍留在大都会博物馆。自此之后,《美国表象》成了对我们的快速生活及以消费为导向的世界进行记录的基准。这一作品延续了沃克·埃文斯和罗伯特·弗兰克穿越美国的体验。并持续影响着当今的摄影师。这本书集结了该系列中迄今尚未发表的多的照片,并首次按照它们
在陆元敏的镜头里,没有奇观城市,没有新闻,没有尖锐性,没有焦虑、紧张、躁动的欲望,甚至没有时髦……一切都衰败了,黄昏的大街、弄巷深处、桥与河、厂房和烟囱、偶然的被摄者、后院、屋顶、窗和天空,凝崮在寂静中,时光已逝,那儿仿佛永远是一座停滞的旧城,一点迷离的诗意、漂移、不确定以及梦般的恍惚。陆元敏的照片虽然记录了上海,却并非为了充当时代的见证。陆元敏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感是不可克服的,他从未真正融入进这座食利之城。上海复兴的勃勃野心、好大喜功和奢华亢奋,尽管和陆元敏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他似乎注定了要拿起相机来拍摄上海的“另一界面”,出于不可知晓的原因,哪怕是被一种神秘的无意识力量所驱使。陆元敏的摄影魅力在于,它如同弗瑞兰德(Friedlander)的作品那样,温和、迷失、自在、孤寂和无意义,进而触及了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奖项。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12个艺术门类奖项之一,不仅在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2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集》收录了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
这本画册是对厄威特毕生作品的一个回顾,由大师亲自挑选他认为很满意的作品,共收录了343 幅照片,呈现了厄威特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创作的精品力作。本书中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20 世纪很为人所熟知的影像,比如玛丽莲·梦露、切·格瓦拉的人像,比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充满了诗意、智慧和幽默感的作品。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厄威特早期拍摄的从未面世过的作品,对于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