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OX:210位摄影师的传世杰作》引进意大利,是一部各个时期各国摄影师代表作品的集锦,共包含210位摄影师的250幅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被分为纪实、战争、肖像、人体、女性、旅游、城市、艺术、时尚、静物、体育和自然12大类。每一幅照片都尽可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貌,并附有一篇关于作品和摄影师的介绍。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是一本深入阐述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原理及表现技巧的图书。众所周知,仅仅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的照片,因为决定照片质量与表现力的关键是图像的内容与组织方法。《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通过600余幅照片和近200个示意图,深入阐释了摄影中点、线、形状、色彩、对比度、构图、设计等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相关技术提升照片的表现力。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抑或其他视觉艺术的实践者与评论者,《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都将成为非常宝贵的参考。
罗伯特·杜瓦诺迷人的黑白照片让巴黎的魅力永世流传。杜瓦诺为巴黎所深深倾倒;这座城市既有安谧静美的怀旧感,也有熙熙攘攘的现代感,这为他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一个万花筒式的背景。杜瓦诺在捕捉日常生活的诗意方面有着非凡的天才,从一个优雅地遛着狗的女人到一群过街的小学生,再到那个的市政厅前的亲吻,他有着一双善于捕捉幽默感和辛酸感的眼睛,正是这种眼力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为大众所喜爱。 本书由罗伯特·杜瓦诺的两个女儿安妮特·杜瓦诺与弗朗辛·德鲁迪耶精心编选,她们从继承的40万张照片中精选出560张照片以飨读者,其中许多照片都是次得到出版。全书还穿插了从杜瓦诺的私人笔记中摘选出来的语句,这些文字富有智慧,让人一窥杜瓦诺的精神世界。
本书为一部摄影作品集,收录了作者桑金伟在1975年到2000年之间用胶片相机记录下的慈溪风土人情、世相百业。全书从“大海赋予我们土地”“慈溪因棉花建县”“手工业,慈溪工业的起点”“百姓生活草根杂事”“远去的老街巷”等方面,将镜头深入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慈溪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当年镜头中这些画面,也同胶片相机一样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作者整理修复这部分老照片,以此记录慈溪历史的变化,寄托自己对故土的乡愁。
如果说胡武功在影像上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和朴实,那么他在思想理论的探索上则像一位执著热情的战士,他以不懈追求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影像革命。20年前,他和他的同道回顾和梳理了新中国40年来的《艰巨历程》,20年后,他又为呼唤《中国人本》而殚精竭虑。胡武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摄影文化的反思与呐喊。这一切与他的影像一起奠定了他在摄影界的地位。30多年来,胡武功用诚实的方式专心致志于记录关中乡村的生活演变,记录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民间关中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在他那些朴实无华的画面后面,寄托着他对现实状态入木三分的揭示,饱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鸟是大自然中自由美丽的精灵,它们的行迹遍布世界各地,有的飞翔于天空,有的游走于陆地,有的遨游于海洋。也许是因为鸟儿带给了人类最初的飞翔梦想,一直以来,人们对鸟类总有一种最强烈的好奇心和亲近愿望。
《照片:伊娃·鲁宾斯坦摄影作品1967-1990(典藏版)》所有照片重新扫描制作,并增加了不少新作。伊娃·鲁宾斯坦曾是芭蕾舞演员,后成为摄影师。曾短暂跟随莉赛特·莫德尔和黛安·阿巴丝学习摄影。曾举办过个人全球摄影展,在美国和欧洲开办研讨会。出版了3部版摄影集,2部专著。
《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是次系统整理出版的当代重要纪实摄影家研究丛书。《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荟萃了外学术界、摄影界的专家学者的精彩文字,每个摄影家提供了150幅左右的经典作品以及几十幅生活照、工作照,全面梳理了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寂寞生灵(中国摄影家 王征)》试图通过中国摄影家的眼睛看中国社会的发展,通过摄影作品看中国摄影家的记录中国的独特视角。
骆丹的这些照片是他2008年从北到南行走半个中国拍摄的。拍摄“在路上”的照片本身非常困难,不困难的方法就是廉价的浪漫主义,巨量的民俗风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什么的,我们多年以来已看到过无数这样的“作品”。 骆丹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全球化浪潮中还有没有自洽和生存的可能性?古老的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革无所不及的巨大力量搅动着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政治经济网络、基层生活的共同体、文化表达与交往形式,等等,在所有细节上都烙下了印迹。因此我能体会到这个问题对骆丹而言显得非常紧要,当摄影师面对我们的种种现状时,其实他并没有多少可依托的有效的精
日本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大师町口觉,运用全身的感性去感受文字与图像的某种共通性,将寺山修司的短篇小说集《背街人生》的五个短篇、森山大道的一百余张摄影作品,精心设计编排在一起,让森山大道的照片地溶解在小说之中,照片不是文字的附属,文字也不是照片的说明,而是互为独立的个体同时又互相映照——森山大道那粗犷豪放的摄影作品与寺山修司小说的狂野之气交相辉映。这不仅是寺山修司的小说与森山大道的一本特殊的摄影集,同时也是町口觉的一件“艺术作品”。 《背街人生》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里巷,一切都充满希望又都迷茫与恐惧的“青春残酷物语”。町口觉说:“这本书,其实是运动家们人生的内窗。透过内窗,能够望见河川。时不时能够洞见人的别离。然而,无论见到怎样凄惨的景象,也要将内窗敞开绝不能关上。”
《相与抽象》是一本以马为主题的黑白摄影集,作者李刚拍摄马十余年,出版有《轮回》等关于马的摄影集。《相与抽象》中的照片采用强烈的黑白视觉对比,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视觉表达,同时结合当代摄影的抽象拍摄手法,讲究光影、构成、意象相结合的图片呈现。摄影师通过明暗、形状、环境特征来突显马的无畏精神,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
《照片:伊娃·鲁宾斯坦摄影作品1967-1990(典藏版)》所有照片重新扫描制作,并增加了不少新作。伊娃·鲁宾斯坦曾是芭蕾舞演员,后成为摄影师。曾短暂跟随莉赛特·莫德尔和黛安·阿巴丝学习摄影。曾举办过个人全球摄影展,在美国和欧洲开办研讨会。出版了3部版摄影集,2部专著。
闪电划破夜空。蜻蜒的翅膀隐约闪烁。勇敢的登山者攀上冰峰之巅。总会有这么一些照片,能让我们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身边的这个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激动人心的摄影画册收录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知名的摄影师拍摄的精彩照片,让生命的丰富多彩永世流传。全书以神秘、和谐、才智、发现、能量、亲密这六大主题编排,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微妙瞬间。 《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由获奖摄影师安妮·格里菲思编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时间在此静止,影像在此绽放。醒目、生动、宁静、微妙、风趣、天马行空,《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提供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阐释这个世界的新方式。每一张照片都有着自己的灵魂,有的让
《理解曝光》自面世以来一直是美国的经典摄影图书,作为该系列书的全新升级版,本书更新了百余幅高清样片及实用拍摄技巧,旨在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帮助读者摆脱“自动”模式的束缚,拍出曝光精彩的影像。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本书以风趣、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揭开曝光的神秘面纱,清晰透彻地讲述了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与曝光的关系。此外,本书还额外新增了两个很好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轻松使用便携式闪光灯拍出好照片,另一个则是如何使用手电筒创造性地拍摄光绘涂鸦作品,以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尽享摄影曝光的乐趣。本书不但是想要理解和掌握曝光技巧的初、中级摄影爱好者的读物,也能启发职业摄影师拍摄作品。
骆丹的这些照片是他2008年从北到南行走半个中国拍摄的。拍摄“在路上”的照片本身非常困难,不困难的方法就是廉价的浪漫主义,巨量的民俗风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什么的,我们多年以来已看到过无数这样的“作品”。 骆丹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全球化浪潮中还有没有自洽和生存的可能性?古老的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革无所不及的巨大力量搅动着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政治经济网络、基层生活的共同体、文化表达与交往形式,等等,在所有细节上都烙下了印迹。因此我能体会到这个问题对骆丹而言显得非常紧要,当摄影师面对我们的种种现状时,其实他并没有多少可依托的有效的精神资源,“在路上”就成了他用来探索与找寻的立足点。骆丹的探索与找寻,更多的是对着他自己,这样的情形显然有着艰险,很可能镜头和
谁是薇薇安 迈尔?这个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近60年的神秘摄影师,自曝光以来,总被人们这样问起。 这本自拍摄影集《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精选近100张薇薇安 迈尔的黑白和彩色自拍照片,拍摄年代从1950s到1986年,记录了迈尔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华。这些自拍里的她,常常出现在反光物体表面或者玻璃上,大多形单影只,寥寥几张里,和孩子在一起,想必是她在工作时拍下的。看这些自拍,她眼中的自己,你会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更丰满的薇薇安 迈尔。 该摄影集为中文版首次引进。
这本画册是对厄威特毕生作品的一个回顾,由大师亲自挑选他认为很满意的作品,共收录了343 幅照片,呈现了厄威特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创作的精品力作。本书中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20 世纪很为人所熟知的影像,比如玛丽莲·梦露、切·格瓦拉的人像,比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充满了诗意、智慧和幽默感的作品。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厄威特早期拍摄的从未面世过的作品,对于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