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度》是一本艺术摄影集。今年初,朱赢椿因脚踝骨折,数月时间都无法开展日常工作,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来到工作室附近的湖边,不被打扰、专心致志沉浸在自然中,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空度”。天亮了,一只鸟落在船上,蝴蝶从水面飞过,湖畔边的蜘蛛网里,一只蜘蛛正在和天牛扭打,野鸭悠然自得地从水面游走……《空度》想让你重新发现生活里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妙瞬间,《空度》想让你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
万里长城宛如一轴庞大而丰富的历史画卷。这幅篇帙浩瀚的画卷融汇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地质、水文、植被和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如果能进一步探索这绵延万里的世界奇观,或许能揭开古老中国往日的种种神秘。囿于此,我们编辑了这本内容丰富的摄影艺术画册。
这本独特的宝丽来摄影集来自法国摄影家弗孔,在他创作那些的观念摄影作品时,他用宝丽来记录下了构思的过程。这批曾经在创作完成后被尘封的照片,大部分被他赠予前来造访的中国摄影家,一部分献给了他的母亲。如今我们把这批珍贵的照片汇聚在一起,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献给热爱他的人们。在艺术家这些导演脚本式的作品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弗孔的创作如何以宝丽来照片独有的色调来呈现,还可以回到艺术家昔日那些造梦的现场,看到我们熟知的作品处于未完成时,或者等待发生时所蕴藏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每张照片都由摄影评论家撰写评论,以求还原当时的创作情境,呈现艺术家的巧思与理念,以及拍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琐碎细节,更为丰富和立体地展现出艺术家短暂而传奇的摄影生涯。
《回望富春山居》为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回望·富春山居》的成果图书,《回望富春山居》以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故事为线索,用摄影的形式展现当代富春江两岸之美,并沿富春江逆流而上,延展至新安江乃至黄山等流域和周边,用新山水摄影回望富春山居,以艺术的手段再现中国山水之美。 整个项目的成果展览和成果画册将重新融合中国山水文化并构建作者自己的身心感受,自主利用过去或现成的经验来检视当下,表达认知、向往、希冀、诉求,展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以及在新时代下的人文精神内涵。
美籍华人赵羡藻先生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主流艺术圈传播中国传统美学的坚持者。赵羡藻先生的作品不但记录着他个人摄影风格的变迁,也折射了中国老一代摄影人的探索历程,是我们研究东西方摄影文化融合与变迁的好案例。《雪岸闻香20世纪摄影名家 赵羡藻/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收录了美籍华人摄影师赵羡藻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以不同地域的风景、香港风土人情为题材的150余幅摄影作品,展现了一位去国半个多世纪的海外游子从未遗失过的华夏之心。
1990年4月18日,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重新回到金融城市的起跑点。从那天起,上海从沉睡中醒来,看着来自浦东的旭日东升,飞速迈开奔向未来的脚步。恰巧,《1991上海》作者恰逢三十风华正茂,漫步在黄浦江畔,体会到了城市微妙的急躁,触摸到奇迹正在剧烈涌动的神经末梢。于是,每天手持相机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大街小巷里,用60000字和300余张当年的纪实照片,展示了1991年前后上海城市的巨大变迁。从1991年到2000年,这代人幸运地见证了梦想中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亲眼目睹已经远远超过他设想中的美好理想的实现。2021年,上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前景。30年前的1991年,正是上海承前启后转型的特别年。《1991上海》记录了这一年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介绍的黄庆军于1971年生于黑龙江大庆市,199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去过近30个拍摄。主要代表作为1992年至2002年的系列作品《蒸汽机车》和2003年至今的系列作品《家当》。《家当》里的每一张作品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那些家当在某种层面上勾勒出了他们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兴致所及,而同样的物件在不同的家庭里又渗入了主人不同的性格,再放眼于社会,这些各具特性的小家庭就是时代发展的好印记。这些故事给了家当生命,也反映着生命里的得与失,苦与甜。《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整理了黄庆军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他的创作特色,是了解这位摄影家的一个不
《天意黄山:杨奉霆摄影集》是作者多年黄山摄影作品的集结,作者提出黄山的特别观赏角度和视角是西海大峡谷的云景,似“泼墨山水,国画黄山”;黄山云海中的日出景象更时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提出,世人的一生要到黄山、要看黄山的云海,要看黄山的日出,要看黄山云海中的日出,从而提高世人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让中国的旅游事业因惊艳黄山而走向世界。
《美国表象》由斯蒂芬·肖尔于1972至1973年拍摄的一系列创新照片组成,其中大部分都未经发表。这个项目将纪实摄影推向了新高度。当它首次在纽约的光线画廊(Light Gallery)展出时,肖尔穿越美国旅行的这份视觉日记让评论家们摸不着头脑。他展示的几百张彩色照片,只是在新泽西州柯达冲印店里冲洗出来的,这与当时被接纳为艺术摄影的正规黑白照片截然不同。尽管评论并不看好这一展览,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任摄影策展人的韦斯顿·内夫(Weston Naef)依然买下了所有展品。这220幅照片至今仍留在大都会博物馆。自此之后,《美国表象》成了对我们的快速生活及以消费为导向的世界进行记录的基准。这一作品延续了沃克·埃文斯和罗伯特·弗兰克穿越美国的体验。并持续影响着当今的摄影师。这本书集结了该系列中迄今尚未发表的多的照片,并首次按照它们
《摄影的殿堂》跨越摄影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收录了20位摄影大师的300余幅传世杰作。从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罗伯特 卡帕的战斗现场;从奥古斯特 桑德镜头前“时代的面孔”,到塞巴斯蒂奥 萨尔加多眼中的“劳动者”……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摄影发展历程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即便是相似的拍摄主题,亦能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气质。曼 雷实验摄影的先锋与概念性,赫尔穆特 纽顿黑白影像的视觉张力,赫伯 瑞茨时尚大片的优雅与魅惑,荒木经惟、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对禁忌之爱由压抑到宣泄的情感迸发。 为全面展现20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特点,编者在书中为他们每位都设计了22页的篇幅,展示其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将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贯穿其间,构成一个个独立影展。此外,甄选出的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妙评论,帮助读者理解
在陆元敏的镜头里,没有奇观城市,没有新闻,没有尖锐性,没有焦虑、紧张、躁动的欲望,甚至没有时髦……一切都衰败了,黄昏的大街、弄巷深处、桥与河、厂房和烟囱、偶然的被摄者、后院、屋顶、窗和天空,凝崮在寂静中,时光已逝,那儿仿佛永远是一座停滞的旧城,一点迷离的诗意、漂移、不确定以及梦般的恍惚。陆元敏的照片虽然记录了上海,却并非为了充当时代的见证。陆元敏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感是不可克服的,他从未真正融入进这座食利之城。上海复兴的勃勃野心、好大喜功和奢华亢奋,尽管和陆元敏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他似乎注定了要拿起相机来拍摄上海的“另一界面”,出于不可知晓的原因,哪怕是被一种神秘的无意识力量所驱使。陆元敏的摄影魅力在于,它如同弗瑞兰德(Friedlander)的作品那样,温和、迷失、自在、孤寂和无意义,进而触及了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奖项。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12个艺术门类奖项之一,不仅在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2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集》收录了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
这本画册是对厄威特毕生作品的一个回顾,由大师亲自挑选他认为很满意的作品,共收录了343 幅照片,呈现了厄威特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创作的精品力作。本书中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20 世纪很为人所熟知的影像,比如玛丽莲·梦露、切·格瓦拉的人像,比如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充满了诗意、智慧和幽默感的作品。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厄威特早期拍摄的从未面世过的作品,对于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极有意义。
《一个人的西海固》是一本以西海固为主题的个人黑白摄影作品集。作者用镜头表现了西海固的黄土莽原连绵无边,如静止的黄海,方圆百里难见几株像样的树。而人,在这片难得希望的荒原上却得以显露。只要人走出房屋,走出村镇,就会被发现。作者用照片表现出来这里的人和大地直白坦露的关系。
闪电划破夜空。蜻蜒的翅膀隐约闪烁。勇敢的登山者攀上冰峰之巅。总会有这么一些照片,能让我们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身边的这个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激动人心的摄影画册收录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知名的摄影师拍摄的精彩照片,让生命的丰富多彩永世流传。全书以神秘、和谐、才智、发现、能量、亲密这六大主题编排,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微妙瞬间。 《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由获奖摄影师安妮·格里菲思编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时间在此静止,影像在此绽放。醒目、生动、宁静、微妙、风趣、天马行空,《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提供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阐释这个世界的新方式。每一张照片都有着自己的灵魂,有的让
《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摄影作品集》是对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获奖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兼及该奖项本届的来稿、评选和媒体报道情况等。同时也对该奖项的过往获奖者名单做了集中回顾。
日前,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同志将他们正在编辑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草样送给我,嘱我为其作序。由于我1976年5月曾任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接触和参与过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组织管理工作,更有感于知青的热情和我对这段历史的特殊情结,便答应作此序。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收录了大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照片和文献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简要历史和知青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既介绍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发生、发展、演变和结束的历史概况,一些重要决策的历史背景,又反映了当年知识青年为国分忧、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既表现了不同时期知青们的理想、激情、信仰、奋斗,又诉说了他们心中的彷徨、苦闷和迷茫。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部珍贵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