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探究在集体化和改革时期中国乡村的社会经济变化,重点考察位于长江下游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秦村”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从中所折射的中国农民在不同制度设置下的动机和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并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乡村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国家和乡村的关系,基层干部与村民的关系,集体化时期的经济激励与农业效率的问题,以及改革时代的新发展。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农村庭院立体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庭院立体经营是在小天地里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有方是取得效益的关键。为了提高广大农民进行庭院立体经营的水平,应中国三峡出版社之邀,我们编著了《农村庭院立体经营致富诀窍》一书,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发展庭院经济参考使用。全书共分两部分,部分总论,包括章农村庭院立体经营的效益、第二章农村庭院立体经营的信息与决策、第三章农村庭院立体经营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农村庭院立体经营的种植业技术、第五章农村庭院立体经营的养殖业技术。全书内容安排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从零开始走进实验室:试剂耗材统一采购管理体系的构建》介绍的试剂耗材统一采购平台,是在深入调研该研究所试剂耗材订购、验货、入库、出库、领用、财务报销各个环节管理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具有个性化定制功能的一套管理系统,有别于以“喀斯玛·科苑”网上商城为代表的垂直型B2B与O2O结合的第三方科研试剂耗材电子商务平台。它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户与供应商的直接对接。除单纯的采购行为以外,还对试剂耗材等实验室科技资源的量化使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延伸到库存及使用的标准化管理,同时也涉及利用采购、物流、库存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常用科技资源(试剂、耗材)实际消耗量的跟踪。进一步探讨了利用该平台的统计功能准确、及时地对数据进行汇总,生成图表统计分析,形成报告,为制订科学量化的试剂耗材采购计划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产权制度,把一直以来位处资产评估机构视野之外的农村集体土地纳入市场化的价值表述体系,充分盘活日渐稀缺的农村土地资源并实现其价值效能化的过程。《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借助相关经济学理论,并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的视角,从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对农村土地资本化阿题进行研究,得出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其价值应得到市场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固化是其物权性质的必要条件和应当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试点推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等基本结论。《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由杨劲著。
本书给了农业以全新的定义:“农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伴随和支撑着整个人类进化史,并随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表现出多功能性的永恒的魅力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未来谁来经营农业?”这一决定我国现代化发展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以我国农业经营与建设主体的演变、趋势与效率考察为基础,基于农业发展的历史视角与国际视野,充分考虑到国情特点与地区差异,系统、全面、科学、详实地阐述了现代农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新型经营与建设主体的制度环境、模式选择与发展道路。力图回答:在当前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引导、扶持政策,才能借助于各种新型主体的成长,实现“强农、惠农、富农”的目标。
重新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史,目的是更全面更完整地了解中国农村、中国国情,了解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渊源。在苏南土地改革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一是土改前后地权形态的变化,土改前苏南土地的配置方式和流转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土改后确立的农民地权注入了国家权力意志;二是在政权建设中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从土改起国家以的气势对乡村社会进行了重构。本书依据丰富的档案资料,通过对近代苏南乡村地权、苏南减租运动、苏南土改的表达与实践、乡村社会的重构、地权变动与农家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显示,新中国土地改革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农民不完整的地权,影响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国家通过公粮和农业税征收扩张了权力,同时农民自主权缩小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又成
《新乡村组织问题研究文丛·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用“体系”一词来概括新出现的社会结构。所谓“体系”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在权力与资源分布上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通常是一种中心一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是一个由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主体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中心一边缘体系,包括中心结构、中间结构和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是国家管理粮食工作的科层体系;中间结构主要是由储备粮系统、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各种规模的粮食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边缘结构则由未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的农民集体、基层农业服务部门、中小粮食企业、个体户和种粮农户组成。在体系的内部,中心结构、中间结构与边缘结构之间存在主从关系,但这种主从关系逐渐被制度化了。体系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