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报告(1988-2013)》全面回顾总结了高速公路服务区25年发展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服务区管理和经营创新的丰硕成果,同时对全国25个省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数据和专题报告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议,对指导服务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耕作制度70年》系统分析了1961~2003世界农业和耕作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1949~2003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并对1950~2003年中国耕作制度5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全书通过大量数据资料、典型调研、专家走访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总结了1949~2003年全国及分区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演变规律,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预测方法,预测了未来15年全国和分区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
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紧密跟踪全球及中国市场发展形势,开展相关研究,对煤炭市场供需关系、贸易及进出口特点、价格等进行分析、预测,形成月度、季度、年度系列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机构提供参考。本报告共分为两部分,部分为全球煤炭市场,第二部分为中国煤炭市场,两部分分别从煤炭市场的需求、供应、贸易/进出口、库存、价格及运输和外部宏观环境等进行分析和展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14)》详细记述了这所中外合作的商学院孕育、创办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开拓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管理教育进步、密切中国欧洲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她的历史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现代管理教育所走过的道路。
《2018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从行业发展角度,通过大量数据与事实,集中反映了上海现代服务业2018年的发展状况,主要内容涉及上海服务业景气指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分行业发展报告、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各个专委会年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是一本较好地了解上海现代服务业2018年发展情况的资料性报告书籍。
物质世界中,水是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关键,一切生物都因水而生存和演化。水是生命的要素,也是生命的条件。认知水,利用水,是作为理性生物的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类的发展程度,甚至可以用对水的利用程度来标志。运用水的特性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广泛存在相互交往,是人类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航海运输,无疑是工业生产和商业经济发展的契机,中国古人发明的指南针和工业革命起始成果蒸汽机的结合,形成了近现代的航运业,它既是经济交往的条件,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在“全球化”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港口是航运的起点和归结点,也是航运业的枢纽,航运业的发展促成了港口经济。 港口经济是中国出现而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现代经济体,然而,相比其他行业和部门经济来说,中国人对港口经济的研究却是滞后的
购物中心零售租金的相关实证研究真正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焦点。但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关于商铺租金的实证分析仍然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各个主要城市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同时,理论界对中国城市购物中心的研究兴趣也与日俱增。尽管如此,目前中国理论界对于购物中心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的相关研究却明显滞后。如何有效地指导购物中心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是中国目前商业地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购物中心投资开发和有效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租金收益化。因此,科学地识别出购物中心商铺租金的决定因素与租户组合的作用机制,能够从理论上有效地指导购物中心发展商和运营商的实践活动。 本书追踪外的研究进展,
中国究竟需要几个国际性大港?区域性港口,个个都需要做大做强吗?考虑港口城市发展时,如何考虑城市本身和腹地的因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松弟教授最近进行的“近代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港口城市和所在区域之间的双向联系、互为作用及其对各区域现代化的影响。理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书采用著作而不是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各位参会者的论文,目的是要便于读者的阅读,并避免论文集通常存在的各篇联系性不强的缺点,以给读者一个全面、完整的印象。同时,本书又努力保持各篇论文的原始面貌,除章仅来自一篇论文外,其余各章都是各篇论文自为一节,且大多数的节的标题采用原论文的标题,一些有所改变的则于此节的最后注明原来的标题名字。在文字上,各节除于开头部分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及促进政策研究》全面、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规律、竞争态势以及促进政策框架,并针对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及促进政策研究》提出了广东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金融保障政策、集聚发展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促进政策建议。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发挥出土地领引其它要素聚集的基础性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乡村振兴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由综合分析篇、实践探索篇、对策建议篇三部分组成,分别在理论上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对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需求,对地方以土地使用制度创新促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推进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在中国确立市场经济20多年来,众多经济发展痼疾就在于市场仍然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就是的例证一一城乡土地二元、供求体系畸形、行政干预严重……让市场来做决定,从市场化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无疑是建立这个行业长效发展机制的根基。《园区中国:中国产业地产发展之路》这本关于中国园区的书,从蛇口工业园这样的源头追踪中国产业地产的脉络,虽然无法尽述中国幅员辽阔的各区域产业发展状态,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截取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中国产业地产、鲜的切片。
这位企业史学家的教父继续着他独辟蹊径的、由《创造电子世纪》所开始的20世纪公司革命的编年史。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认为,只有一直注重研究与开发,重视长期的公司战略,企业才能持续地成功。他详尽地分析了几乎每一家主要化学品企业和制药企业的演进历程,论证为什么一些公司会成功,而另一些公司却会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被新学识的商品化以及石油化学革命和抗生素革命所转变。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时,尽管此时制药工业中新的突破方向不断涌现,化学科学却不再能提供比商品化更多的产品所必须的新学识。20世纪80年代,包括礼来、默克和先灵一葆雅在内的主要制药公司推动着代生物技术产品的商品化。进入21世纪,这一生物技术革命的基础结构已经可以与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结构和 20世纪
《城市对称分布与中国城市化趋势》的目的是以地质学和地理学最一般的常识为基础,以公开出版的地图为基本素材,论证城市分布的对称性,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用地图来审查我们的结论。本书共二篇十章节,内容包括对称的基本概念及其概念的延拓,地理学中的对称原理,中国的地质构造、自地地理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湖南省和江西省呈轴对称等。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土地改革,中国农村自下而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首次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地方到中央关于农村发展途径的探索,深度剖析西沟、川底等典型农业社的民情民心,展示了毛泽东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的战略视野,彰显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上下结合不断发展的基本进程。 作者采访多位当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照片,用真实的笔触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