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与民主》是意大利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皮罗·克拉玛德雷(Pierocalamandrei)(1889-1956)讨论现代诉讼程序的著作。该书篇幅虽小,但影响甚大。国内对该著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较少,倒是其弟子卡佩莱蒂的著作已有中文译本:《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程序与民主》一书,并非平行地讨论程序和民主,而是从程序的视角讨论民主。这里的民主,也不是政体意义上的治理机制,而是尊重人的权利这样一种态度和行动。这是一本检讨性的著作,是对自由主义理念支撑下的形式主义程序观的一个反思。
坚持走“第三条道路”,实现原理与方法、技能与智能的恰当融合,实现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让读者既能学会技巧与方法,又能启发读者思考背后的原理及发展方向。 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切入。一方面,以传授、讲解实践方法为依归,真实的案例贯穿始终;另一方面,所有的方法总结都建立在原理之上,以确保其符合刑事诉讼的科学原理。
本书要旨是针对银行按揭贷款清收诉讼业务的技巧和流程,对各类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亦具有普遍适用性。书中内容力求从细节着手,梳理诉讼程序中的各项具体规定,详解司法实践中各类事项的处理方法,分享律师办案中的经验与技巧,能够使读者迅速掌握诉讼要点和贷款清收程序中的注意事项。期望为代理金融类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律师、银行等机构的资产保全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立足本土,正视现实,始终试图保持中立、客观的研究立场,运用法解释学、交叉学科和实证研究等多种范式,审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变迁及实践逻辑。在书中,作者不但对拟定的立法条款进行了规范性分析,也对相关立法条款实践状况展开实证研究,从而得以客观评估刑事诉讼法修改所带来的真实效应。"刑事诉讼法"是号称小宪法的国家基本法律,他的修订及执行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除了关注刑事诉讼法条文修改本身,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还关注到了条文背后所涉及到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不同利益主体在其中的角力方式,并进行了理论化提升,从而发展出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实践命题。同时,本书的研究范式及研究发现,不仅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维,也为刑事诉讼制度立法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新启发。
《天下·法学新经典.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第三版)》是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刑事诉讼问题的一种尝试。按照这种方法,研究者观察制度、实践以及改革经验,从中发现问题,解释制度或实践变迁的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很终对理论进行检验和论证。运用这一方法,《天下·法学新经典.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第三版)》对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速裁程序、司法裁判、案卷移送、靠前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以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一些理论命题,如“私力合作模式”“合作型司法学”“三元化审判模式”“立法推动主义”“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义务本位主义”,等等。通过上述概念化和理论论证的努力,本书探索出一条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路子,推动这一学科进入社
本书着眼于军队房地产诉讼的司法实践和律师实务,重点梳理了军队房地产诉讼的主要纠纷类型,总结了各类诉讼的实务要点,归纳了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做法,阐述了军队房地产诉讼的法律适用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军队机关、执业律师、司法工作者提供法律实务参考。
本书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按照刑事、民事和行政不同的诉讼类型,介绍了各自庭审的要点,有机融合了庭审技能经验和对庭审程序性事项的具体处置方法,力求规范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随着诉讼法的修改,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司法解释,本书中许多法律依据、逻辑论断和体例结构也因此需要与时俱进。有鉴于此,上海高院对本书进行系统修改:一是调整了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引用的条文序号,修改增删了相应的条文内容。二是根据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加入了刑事庭前会议、民事小额诉讼、行政简易程序等新的诉讼制度。三是结合当前法院工作要求,纳入了诸如立案登记、证人出庭等新的实务做法,并更正了上一版中的一些瑕疵。
《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例外问题研究》是我国部专门对不得援引国家豁免诉讼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是对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例外问题开创性研究的学术成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问题是国家豁免领域的一个最核心又争议的问题。作者选取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反映了作者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该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多样。作者对《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中有关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法律规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该领域的理论、实践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由中山大学法学院承办。 在三天的会议日程里,全国各地的诉讼法学者汇聚一堂,针对年会的中心议题——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主要议题分为刑事诉讼法理念的现代化、《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与建议、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与建议、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我们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编辑成册,以期记录下本次年会中学者们思辩交锋时所进射出的耀眼火花:也希望论文集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诉讼法修改的思考。 本文集分为上下两编,即“刑事诉讼法学编”和
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1998年全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会议精神,效果明显。这次中央纪委案件审理至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的“审理室主任谈审理”证文活劝就是落实会议精神的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室主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研究新形势下案件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案件审理工作的业务建设,提高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处理违纪违法案件的质量。 案件审理工作上纪检监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查处违纪案件的必经程序,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执行党纪、政纪,有效地保证案件质量的客观要求。案件审理工作不仅要贯彻从严治党、治政的方针,正确执行纪律,严肃处理违纪违法人员,还要保障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合法权利。新形势下,案件审
本书对各个专门问题的研究,不是单纯从理念和理论上进行探讨,而是紧紧围绕审判实践展开,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从本书提出的具体改革主张和建议措施来看,既没有进行。空中楼阁”般地阐释,也没有一味地主张对国外的借鉴,而是综合考虑了当前我国法律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提出的不少的建议经适当完善和必要的程序后可以作为改革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