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三章从假释的概念谈起,依次对假释的本质、功能、假释制度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等宏观性和理论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假释制度的性质与意义,从第四章开始则转入对假释的实际适用中各阶段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的考察和比较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法律制度进行国际间比较研究,必须掌握丰富的实际资料,才能说明问题,令人信服。本书作者为了对假释制度进行很好的比较研究,下大力气广泛收集和研读外大量文献资料,做到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读者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掌握许多国家有关假释制度的法律文献,而且可以了解外学术界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利于读者进行独立思考,从比较研究中树立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本文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上篇考察历史上几种典型刑事诉讼模式在代表性国家的演进,其中重点分析影响或制约它们形成、转型的深层次因素。下篇考察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与几次转型,并思考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前提和转型的方向,其中强调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实质性的转型,必须以改变规范权力的方式(实现法治语境)和建立体现非纯“功利观”的诉讼制度为前提。 本文以探寻制约刑事诉讼模式演化的因素为核心,其中考察的联结点主要有历史背景、权力结构(如多元利益团)、生产方式、时代思潮、文化传统以及法律移植等。
《刑事推定研究》借助于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推定的构成、推定事实的反驳,推定有罪与无罪推定等问题。在研究路径上,《刑事推定研究》遵循从日常生活到民事活动,从民事诉讼到刑事诉讼,从具体到抽象的轨迹进行。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十余年审判工作中所发表的主要作品,涉及刑事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疑难、复杂案件,审判理念与办案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并附录了反映作者对刑事审判和法官职业思考的访谈录。书中所涉及案件均是作者亲自办理的真实案例,所选录的论文均是作者对刑事审判中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的思考,客观地反映了刑事审判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