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国际背景和动因进行阐释,并用博弈理论假设存在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帕累托优,然后分析各种因素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影响和干预,特别是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其次,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博弈形式和收益进行分析,揭示中美合作性博弈的形式和路径。最后,提出中国应该参与制定的中美能源安全博弈规则,并指明中国改变博弈力量结构的能源安全政策。
《政治认同的逻辑》通过对政治认同问题的本体论、过程论、关系论的基本研究,形成了关于政治认同基本理论的研究框架。政治认同的过程,是认同主体、认同客体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交相互动的实践过程。政治认同是一个有着系统结构和专门功能的体系,其内在的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一致性与多样性、价值导向与利益导向等,构成了政治认同的张力关系。在政治认同中,人的需要是根本的动因,人们的利益关系是政治认同活动的主轴。整合政治认同资源,主要依赖意识形态的主导、政治运行的公正、政治绩效的优化、政治文化的培育以及形塑价值信仰等方面。
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是近年来政策科学研究当中兴起的研究领域。竺乾威等编著的《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共两篇:上篇政策网络,从政策行动者的角度出发,考察怒江水电开发与婺源回皖运动的政策过程,在静态面上重点探讨行动者的成员、资源与关系类型,动态面上着重分析行动者的立场与策略,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更深入地理解政策过程中行动者所处的权力结构条件与行动策略运用的关系。下篇政策工具,以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为例对转型期中国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三十年来城镇医改的政策工具应用的变化趋势,梳理民办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政策实践的经验得失。并为深化城镇医改与发展民办教育政策工具的设计、选择与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政策网
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是近年来政策科学研究当中兴起的研究领域。竺乾威等编著的《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共两篇:上篇政策网络,从政策行动者的角度出发,考察怒江水电开发与婺源回皖运动的政策过程,在静态面上重点探讨行动者的成员、资源与关系类型,动态面上着重分析行动者的立场与策略,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更深入地理解政策过程中行动者所处的权力结构条件与行动策略运用的关系。下篇政策工具,以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为例对转型期中国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三十年来城镇医改的政策工具应用的变化趋势,梳理民办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政策实践的经验得失。并为深化城镇医改与发展民办教育政策工具的设计、选择与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政策网
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是近年来政策科学研究当中兴起的研究领域。竺乾威等编著的《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共两篇:上篇政策网络,从政策行动者的角度出发,考察怒江水电开发与婺源回皖运动的政策过程,在静态面上重点探讨行动者的成员、资源与关系类型,动态面上着重分析行动者的立场与策略,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更深入地理解政策过程中行动者所处的权力结构条件与行动策略运用的关系。下篇政策工具,以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为例对转型期中国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三十年来城镇医改的政策工具应用的变化趋势,梳理民办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城镇医改与民办教育政策实践的经验得失。并为深化城镇医改与发展民办教育政策工具的设计、选择与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政策网
《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在当今逐步衰落的世界中,标示了一个全新纪元的突然出现。 近年来,时代的节奏在加快,风流人物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但在席卷这一切的潮流中,新纪元的端倪则越来越清晰。 我觉得还有一种与个体自治意愿相反的感觉,一种肯定绝望的感觉,即处于敌对环境的拿面围攻之中。消极就是放弃的托词,永远不想树立自我,永远也不想抓住自己生活的丰富内涵。 我情愿在欲望之上建立一种清醒,让它每时每刻都照亮着生者抵抗死亡的战斗,更加肯定地展现商品臼渐衰落的逻辑。 从对自然的开发和毁坏中获取利润,这种倾向在20世纪末决定了新的生态资本主义和各种新的生产方式。生者的收益不再把赌注压在它的枯竭上,而是放在它的重建上。创造生活的意识在增长,因为事物的意义都在说明这一点。各种欲望在回归到日常琐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理想期盼道德成就卓越者担任政治领袖,其即圣人为王,这意味着政治领袖不但应该管理政治事务,而且要作精神导师。儒学始终未放弃人能成圣成贤的信念,认为政治权力可由内在德行的培养去驯化。传统儒者虽表现出极高的“抗议精神与批判意识”,但并未能将此精神与意识转为客观制度的构想。 现代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话在我多年来的历史论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这些论著表面看来似乎庞杂无统序,但它们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对时代的感受有密切的关系。 这份时代的厂家最初浮现是1949年我离开中国大陆的前夕。其时我12岁,心智尚很幼稚,当然无法理解当时时局巨变的意义。但山雨欲来的气氛已开始浸入我的直觉,留下一些朦胧但强烈的印象。
本书重点研究了农村农族势力的消长及其在村民自治中的实际地位,研究了宗族对村级治理及农村建设的复杂影响。
21世纪,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海洋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空间的接续地。随着海洋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一方面,海洋经济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和地缘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海洋灾害性天气、全球气候变化和潜在的海洋生态破坏也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潜在的毁灭性危害。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推动海洋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沿海国家对其海洋权益和世界各国对公海权益的认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海洋秩序产生重大调整,世界主要大国和沿海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激烈,世界大洋和地区海域国家关系成为沿海各国和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
本书分为四编,第一编旨在将此次会议置于中共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背景中进行考察,从而对古田会议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认识;第二编着重梳理古田会议所确立的党建法则,探索它们对当前党的建设的启示作用;第三编分析了如何将古田会议精神运用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之中,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员组织发展中;第四编通过解读毛泽东诗词,讨论闽西革命历程,探看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心路。
本书是一本由K·奥尔森编辑的、南茜·弗雷泽与美国和欧洲的批判理论家进行广泛辩论的论争集。它刊载了弗雷泽与众多当代最重要的左翼思想家,如R.罗蒂(RichardRorty)、J.巴特勒(JudithButler)、I.M.杨(IrisMarionYoung)和R.福斯特(RainerForst)等人的交流和对话,大致上反映了关于承认理论的争论在近10多年的发展概貌。奥尔森将全部争论分为四个部分,基本覆盖了这场争论的主题:是否存在承认和再分配的分裂;再分配和承认这两种社会正义的范式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合起来;再分配和承认是否真正穷尽了正义的充分意义,或是否应当建立正义的政治维度;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特别是弗雷泽理论的规范基础和社会本体论是否成立?本书放弃了对过时模式的怀旧之情和对后现代多元主义的庸俗庆贺,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正义的社会的全面愿景——一个将分
我社传统项目.《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7)》记载中央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进程,汇集国家主管部门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文件,收录年度电子政务的专题报告和观察评述,发布电子政务的重要成果和年度人物等优选个人信息,整理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基础数据的工具书。另《年鉴(2017)》根据2017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实践,收录了本年度拥有代表性的一批“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窗式办理”“很多跑一次”的专项成果。
改革开放之后,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壮大成为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人们急于了解中国的这个新生阶级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或者当今所说的西方中产阶级有何异同,国內学术界对中产阶级的研究随之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德国研究中心组织中德两国哲学、法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知名甚至级学者广譬如德国当代史学泰斗尤尔根·科卡等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学术补白和开拓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