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 199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已经编辑出版了5卷,按时间段分别为1978-1996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本卷为前5卷的续编。 本卷收录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分现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127件,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体制机制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群众观,以制度建设为视角,遵循内涵界定问题剖析经验借鉴思路探寻机制构建的逻辑主线,以党群关系和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党群关系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体制机制原因。
党委工作,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既是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中间环节,又是对所在地区、单位进行统一领导的政治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党委工作,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本书从党委工作导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等重要工作实务,党委主要部门工作实务,党委及其职能部门做好事务性工作实务四个方面,准确地阐述了党委工作的内容、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并且把理论、原则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广大党务工作者取得工作实绩的“党务助手”。
《中国共产党转型与中国的变迁:海外学者视角评析》在国内首次对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划分了其主要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个以“控制一制衡”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从党与市场、党与国家、党与社会三个维度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得出如下启示: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型中,中国共产党同时面临着两大根本任务:一是适应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承担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二是维持自身的组织存在与政治认同。这两大根本任务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同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变迁息息相关。
于运全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一书汇集了近十年来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该书立足国际舆情分析,动态揭示了境外媒体、海外智库和国际图书出版等不同领域党的形象现状,剖析了这些形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工作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发展已步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需要党的新气象、新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矛盾变化,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号召,形成了一系列党建工作的崭新论述,为国有企业的党建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南。《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系研究:以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为例》在对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系列论述,分别从理念原则体系、目标职责体系、工作机制体系、长效优化机制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系进行梳理及构建,并指出国有企业应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党建工作与社会责任的履行相结合,努力在决策领导机制、学习宣传机制、对外交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有所规划,努力在党组织自身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2004年,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开始在药物滥用人员戒毒康复中探索以同伴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戒毒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同伴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在总结上海药物滥用人员同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就药物滥用人员同伴教育的发展背景、过程进行了思考,展开了同伴教育的理念、原则、内容、形式、过程、方法、运行机制、评估等基本要素。
本书从皮书类别、评价、专题三个方面,描绘出2020年版皮书发展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经济类、政法类、康养类、地方发展类、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类、文化传媒类皮书热词及研究主题的考察,发现不同类型智库关注的热点、研究的重心呈现差异化特征,这表明智库专业化的属性进一步彰显;从内容质量、学术规范性、媒体影响力、内容重复率四个方面来评价皮书的研究质量、传播效果;从皮书数字化和皮书传播力两个维度呈现在数字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下,皮书研创团队和出版机构携手共进为拓展皮书品牌社会影响力深度与广度所做的努力。
《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试图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之域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意从解析与反思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入手,运用哲学之思维,揭示主体、客体、本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性。
本执政纪要全面完整地记述2014年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领导全区各族人民坚定转型发展信心,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全力推进十大攻坚任务的历史进程,总结区委执政经验,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以此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决策水平,并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周红妮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接管大中城市纪实》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打开石门--接管从这里开始;接管济南,建立军管会;沈阳经验;“三原”政策出天津;和平接管千年古都;在大上海解决大难题;接管西南重镇重庆。此书的问世,为史学界、文学界及广大读者奉献上一部关于自1947年11月石家庄市(原石门市)解放至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期间接管大中城市始末的一部纪实性的史书。
蔡尚思先生在八十五岁高龄时撰写的《中国礼教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上关于礼教思想的填补空白之作。全书取材庞杂,选取了自先秦至民国代表人物一百六十余名,逐一概述其思想特色及其在传统礼教史上的影响,立论有据,对于前人和旁人的研究,力避人云亦云,陈陈相因,而务求多提新见,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其中不少论述,一反传统观念,新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