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回首100年来走过的历程,惊奇地发现,这100年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而且惊心动魄,大落大起,大悲大喜,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曲折,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于是,我们在三年前就产生出研究这个课题的冲动,今天终于完成这部书稿。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自清末进入中国近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除了介绍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对它的态度和研究情况之外,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个曲折、两个辉煌。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北京图书馆给了我们许多帮助,该馆阅览部主任苏爱荣同志还在百忙中为我们编写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中译文出版年表》,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广大读者,以及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事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本书出版成功,离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这一革命道路的起点。该书辑录了曾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罗荣桓、谭震林、杨至诚、黄克诚等所撰回忆文章及涉及井冈山斗争的相关信函近90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开辟了一条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独特道路。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针对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井冈山这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阐述共和国的将帅们在这一中国革命摇篮的斗争与革命历史。
本选题在阐述研究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基础上,着力探究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发展历程、内容构成、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力求构建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科学体系,实现其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本选题的出版能推动对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青年理论,为当代靑年树立科学的青年观提供有益指导。本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的学习研究用书,亦可作为青年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用书。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既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观建构。本书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和政治理论为主线,从阶级利益关系、国家领导体制以及党自身建设等三个基本维度对群众路线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由于群众路线内在结构所具有的革命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又要对群众路线进行创新,使其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提供动力和开辟空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团关系问题对共青团来说实质是如何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青年永远跟党走的重大课题,这是中国青年运动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关系史略》以党史和团史为线索,充分运用党中央和团中央的有关文献、档案,领导人的讲话、指示,当事人对重大事件的回忆和评述,详细记述了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足迹,重点介绍党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挫折与教训、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关系史略》实录性强,内容丰富,为学术界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史料参考。
袁银传主编的本书是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绩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本书是部研究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的专著。全书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相关资料、案例的基础上.在舆论与外交互动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对2003年以来中国网络爱国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事件的深入研究.深刻剖析了网络舆论对中国外交”既帮忙又添乱”的原因.指出必须弥合网络舆论与外交政策的差距.并提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