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上起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浅近平易的语言叙述六十年间的中日外交关系(实际涉及东北亚、中俄、中美等更广泛的外交关系),其中包含大量故宫博物院(尤其是清季外交史编印处)和北平各图书馆的珍贵档案史料。作者还走访了历史界和外交界前辈,许多学者和当时在世的外交家、前清遗老也提供了很多资料。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内容,不仅涉及中日两国关系,而且以六十年来远东关系为经,以中日两国关系为纬,以原始记载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分析比较,探清真相,找出结论,展现中日关系的来龙去脉。
就在我们眼前、帝国正在生长、成形。无边无垠,永无止境,这就是全球化政治新秩序一种新的主权形式。从后现代到现代,从帝国主义到帝国,人类在新世纪将迎来大同安康还是压制束缚?未来的关键、在于帝国及其抑制力量的互动结果。 进一步地说,帝国只是一个概念,它主要是要求一种理论研究。帝国的概念的基本特征是没有边境,它的规则是没有限定。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帝国的概念假定了一个体制,这一体制成功地包括了空间的整一性,或者说真正地统治了整个“文明的”世界。没有国界限定它的统治权。其次,帝国的概念表示它自身与其是一个发源于征服的历史的政权,不如说它是一个成功地终止历史并因此永远固定正在存在的事态的秩序。
本书主要叙述了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同时也叙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与台湾光复的历史,重点论述了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起源与演变,从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冷战初期两岸对峙状态下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书中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政策制定的成因、过程、反应与结果,同时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史料,分析讨论了这一过程的历史意义。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此一时期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和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关系史。
《冷战》发生于21世纪的冷战如何为当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包括反恐战争奠定了基础?如何塑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美国、前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如何激起了后者的牴触、最终将苏联拖垮并对美国造成了持续至今的压力?在研究干涉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反抗干涉的运动的演进过程当中,本书在衔接历史和当下这个方面比任何其他冷战相关著作都做得更好。 《冷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作者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而且触及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料梳理技艺。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着重展现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策略手段。而且,他将笔触一直延伸至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将冷战干涉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