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生产概念还能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吗?这些概念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幻象?在消费社会,当阶级的界限逐渐模糊时,如何发现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为了四答这些问题,鲍德里亚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到消费社会——出发,认为仅从生产出发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反映,他认为必须打破体现资本主义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寻求新的批判策略。
《辩证法的历险》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出版于1955年的巴黎,是梅洛—庞蒂在那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中,梅洛—庞蒂不仅首次采用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并且以韦伯式的自由主义立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意义。为此,他先后考察了辩证法在卢卡奇、列宁、托洛茨基、萨特等不同思想语境中的历险与命运。 《辩证法的历险》借助对共产主义政治的哲学反思,深刻地表达了梅洛—庞蒂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持久思考,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自由的历险”。
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论》的不同理解,揭示了《资本论》中的丰富内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不同的解释模式也意味着,对《资本论》的理解并没有穷尽,重新阅读《资本论》,总能开启出马克思哲学解释的新空间。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论》再次成为学界的热点。但在这新一轮的解读中,或者拘泥于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讨论,或者是从文献编纂角度讨论马克思文稿的修改情况以及恩格斯的编辑作用。从思想阐发的总体水平来看,并没有根本上的突破,可以说,对《资本论》的热度主要停留在一种情感上,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反思的内在要求上,如何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哲学批判,正是本书所要着力探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