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论》的不同理解,揭示了《资本论》中的丰富内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不同的解释模式也意味着,对《资本论》的理解并没有穷尽,重新阅读《资本论》,总能开启出马克思哲学解释的新空间。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论》再次成为学界的热点。但在这新一轮的解读中,或者拘泥于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讨论,或者是从文献编纂角度讨论马克思文稿的修改情况以及恩格斯的编辑作用。从思想阐发的总体水平来看,并没有根本上的突破,可以说,对《资本论》的热度主要停留在一种情感上,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反思的内在要求上,如何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哲学批判,正是本书所要着力探讨的主题。
《矛盾规律研究》是一部研究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的专著。该书在掌握当代中国哲学对矛盾规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西方哲学大家有关辩证法论著的深入研读和理解,围绕矛盾的涵义、矛盾的结构与特性、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辩证法特征,以及矛盾规律与系统规律的区别、真理与错误对立转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富有新义和解释力。
《辩证法的历险》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出版于1955年的巴黎,是梅洛—庞蒂在那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中,梅洛—庞蒂不仅首次采用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并且以韦伯式的自由主义立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意义。为此,他先后考察了辩证法在卢卡奇、列宁、托洛茨基、萨特等不同思想语境中的历险与命运。 《辩证法的历险》借助对共产主义政治的哲学反思,深刻地表达了梅洛—庞蒂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持久思考,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自由的历险”。
通过作者近十年的总结提炼,将复杂晦涩的古代智慧,分解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结合简单易行的几个动作,解读改变命运和运气这件大事。《通知》作为一本可以读得懂的智慧,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原理篇会呈现作者自创的修正方法,结合古代智慧剖析内在原理。方法篇给出方法,从提升个人身体能量和智慧出发,结合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来调整状态,增强自信,从而达到改变命运和运气的目的。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著的《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或者同化理论流行了30多年以后,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写成的,其时他已经80岁高龄。本书可以看成是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奥苏贝尔很新的研究成果。我国改革开放后,奥苏贝尔的理论一直广受传播,对我们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理论参照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不揣浅薄,决定翻译本书。不要觉得这同教学设计理论相距很远,不要觉得一线的教师会难以领会深奥的理论。奥苏贝尔在本书中再次鲜明地提出“知识理应是有意义的”“意义学习是主动学习”“意义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这样一些十分重要且宝贵的观点经过了岁月积淀,经历了实证研究检验,应该让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领域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
整个20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科学上的革命性进展,因其而产生的科学哲学也经历着从初期到兴盛再到转型的过程。在刚刚步入21世纪之初,面对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发问,一批科学哲学家以及科学家被召集起来共同完成了这部迄今门类规划为全面的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它以宏大的视角来展现步入新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面貌,通过对一般科学哲学以及各具体科学哲学研究的梳理与阐释,试图为未来科学哲学开启一幅远景。正如这套科学哲学手册的三位主编,道加比(DovGabbay)、保罗撒加德(PaulThagard)、约翰伍兹(JohWoods)所共同认为的,在已知的任何时期,科学在其前沿的运行总是遭遇到有关知识与实在的本质的哲学议题。科学论战会引发诸如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解释的本质以及科学接近于真实的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科学中,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